中央批准23个司改文件 便民利民举措陆续出台

22.09.2015  11:39

   国新办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情况举行发布会

  中央已批准23个司改文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9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进展及成效发布会。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姜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据介绍,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16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其中11次涉及司法体制改革议题,审议通过了23个司法体制改革文件。在党中央领导下,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妥推进。

  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果

  “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据介绍,目前已出台一系列人权保障的举措:

  全面废止了劳动教养制度,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中央政法单位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规定》等,人民法院2013年、2014年共依法宣告1603名被告人无罪;中央政法单位出台《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8月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伪造货币、集资诈骗等9种犯罪的死刑,并进一步提高了对死缓罪犯执行死刑的条件;规范涉案财物处置的司法程序,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中央政法各单位出台了相关规定。

  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推开

  2014年以来,上海等地就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等4项改革开展综合试点,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区、市)开展试点,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各级司法机关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审判、检务、警务、狱务公开进程明显加快。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人民陪审员制度已在全国10个省区市50个法院先行试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地区已选任新一届人民监督员6471名。

  公益诉讼改革试点展开,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在北京、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开展提起公益诉讼试点。

  执法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陆续出台

  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行后,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至7月31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登记立案378万余件,同比增长27.8%,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0%;公安机关在深化交通管理、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便民举措,比如,2200多万私家车车主享受到了车辆6年免检的改革红利;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7.4万件,受援人次65.9万。

  谈及如何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姜伟表示,对已出台改革方案的,将继续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对已经推开试点的,将加强指导,拓展深化,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制度创新;对重大复杂改革事项,将加强调研论证,争取早日出台改革方案,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司法体制改革红利。

  本报记者黄庆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