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渔山海域修复海洋牧场 投放1968个人工鱼礁
12月21日,记者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近日,浙江省宁波渔山列岛海域开始投放人工鱼礁,共将投放1968个礁体,约合3.82万空方,计划在12月底前完成全部投放。
记者了解到,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目的是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修复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
2016年底,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与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启动了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综合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由浙江大学与浙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中标,计划总投入2300万元人民币。
在对渔山列岛海域开展科学详细的本底调查、海洋环境评价、海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后,浙江大学科研团队最终确定了适合渔山列岛海域地质、洋流、生物特征等因素的人工鱼礁礁体类型。今年11月中旬,礁体制作全部完成。
近日,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施工单位开始在计划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礁体。在礁体投放完成后,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将建立人工鱼礁大数据管理系统,集成搭载海流计、波浪仪、CTD、叶绿素、溶解氧、营养盐、多参数水质仪以及水下高清摄像头等各种观测仪器,从而实现对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视、可测、可控,对海流、波浪、水位、盐度等海洋环境要素及水下高清实况视频的长期、实时、连续、在线观测。
记者从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该项目的实施可使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修复。礁体附着的生物,可为鱼类等提供丰富的饵料,也是亲鱼产卵、繁殖的良好场所。另外,礁体附着生物的大量生长及藻类移植,可以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减轻海水富营养化,改变海底的“荒漠化”程度。礁体引起的上升流、涡流,也能起到改善海洋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增殖渔业资源将起到良好效果。
据悉,渔山列岛由13岛41礁组成,被称为“亚洲第一钓场”,于2015年12月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记者 李佳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