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本周大涨6.54% “两融”余额持续上升利弊几何?
沪指本周大涨6.54%。
A股10月份的“开门红”走势,在本周得到延续。沪指本周涨幅6.54%,创6月暴跌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创业板指数的涨幅更是超过10%。
随着市场的连续反弹,两市“两融”余额也是逐步增加。截至10月15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6008.62亿元,近一个月以来首次突破6000亿大关;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652.24亿元,增加58.32亿元。两市合计融资余额已达9660.87亿元,增加112.29亿元,已实现六连升,如果在昨天大涨中继续上升就将是7连升,下周有望突破万亿元水平。
6月中旬A股暴跌以来,在8月7日至8月17日两市融资余额出现7连升,从1.30万亿元增至1.38万亿元,在这七个交易日里,沪指也一路上涨,累计涨幅超过9%。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8月18日起,沪指就一路大跌,走出二次探底之势,7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超过两成;而在6月中旬A股暴跌之前及之初,从6月8日至6月18日,两市融资余额也一度走出9连升,不过随后大盘就开始连续暴跌,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融资余额连续攀升似乎并不是好事情。
本次“两融”余额持续上升对大盘又意味着什么呢?后市大盘是否会再次出现调整呢?财富宝专家团成员的观点出现分歧,既有乐观看多也有谨慎提醒的,投资者不妨根据手中个股的情况区别对待。
融资增多显示行情回暖 短期仍要保持谨慎
■申万宏源 李青
上交所融资余额一个月来首次突破6000亿,深市也超过了3500亿元,“十一”长假后“两融”余额的增长是跟随市场活跃度而增长的,更多体现的是市场风险偏好反弹和投资者情绪回升,短期看仍有增长的空间,但再次回到前期2万亿元水平的概率极低,因此投资者对融资余额数据不必过于敏感。在经过连续大跌的洗礼后,“两融”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在“两融”的规范发展还是监管政策方面都已有所改变,无论是投资者和券商,对“两融”的风险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这有利于“两融”市场下一步的健康发展。
从大盘的运行节奏看,在连续反弹后特别是本周大幅上涨后,已经逼近了前期成交密集区,离60日均线3458点也已经不远,在创业板指数率先站上60天均线的带动下,不排除沪指也有上探的可能,但即使上探,能否有效站稳还要打个问号。与此前市场一片悲观看低到2500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市场乐观声音已经高企,有机构甚至将反弹目标看到了4000点,这无疑是有点“好了伤疤忘了痛”的味道。两市成交量周五已经接近万亿元水平,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再度放大难度也不小,因此我觉得短期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适当保持谨慎。
从资金面看,市场对降准和降息预期依旧强烈,而10年期国债利率本周跌破3%也显示出资金面的极度宽松,这导致大家对资金重回股市充满想象,但事实上大量资金更多流入了债券市场。融资余额的增长其实也是场内存量资金博弈的结果,场外资金流入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投资者对反弹预期不宜太高,一旦成交量跟不上市场可能就会出现调整,因此投资者可以逢高适当减仓,等待市场调整时再逢低建仓。
资金推动决定反弹高度 大盘将围绕3300点震荡
■财通证券 董聪
上证指数昨天延续反弹步伐,收盘报3391.35点,成交量4594亿元。从技术面来看,月线四连阴之后指数有反弹要求;从政策面来看,四季度是保增长收官阶段,预期政策加码势在必行,“十三五”规划主题投资更是市场各方关注的重点。从资金面来看,9月CPI同比增1.6%,增幅回落,又将进一步打开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四季度降息降准的预期也进一步增加。这都为市场反弹行情的展开提供了积极因素。
不过反弹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反弹行情的延续,上证指数已经进入8月24日形成的3388-3490点的向下跳空缺口区域,3400点又是重要的整数关口。可以想象在前期套牢密集区与节后获利回吐的双重压力下,指数上行压力将逐步增大。在这样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资金的推动显得尤为重要。上周(截至10月9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入684亿元,扭转连续五周净流出的局面。这一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部分投资者对后市还是比较乐观的。从营业部现场观察,最近一周新开证券账户、开立信用账户人数都有所增加。如果场外资金能够持续流入甚至加速进场,那么大盘仍有震荡上行的空间。
最近看多股市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多。外资机构也开始唱多,花旗集团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五个季度,全球范围内最值得看好的是亚洲股市,包括A股在内、亚洲新兴市场有望上涨30%。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预计,乐观情况下,A股有望迎来30%的涨幅,上证指数四季度有望冲击4000点。但从目前市场的成交量和“两融”资金余额看,短期内还看不到市场出现大幅上涨的迹象,“两融”上涨更多的还是行情带动,是对行情回暖的一个回应,主动性并不强。投资者可以半仓参与,使自己处于上涨可获利下跌可补仓的左右逢源状态,这样可以轻松应对行情的走势。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记者 刘伟 实习生 陆彬彬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