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助理周旸:丝绸修复用“天眼”

20.02.2018  09:51
修复一件衣服花上几个月是很平常的事情。”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助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职副主任周旸表示。除了传统的一针一线的丝绸修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到中国丝绸博物馆所开展的丝绸保护修复领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就有一间用于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高科技实验室:天眼实验室。走进这间实验室,你会发现它有点像医院的手术室,只见3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里,穹顶布满密密麻麻的灯具、摄像头等电子设备,如同一个大型摄影棚,让人备感高端神秘。

  这是由208盏LED灯、24台工业相机、7台控制电脑等设备组成的天眼系统。它可以实现24台相机同时拍摄触发,保证24幅图像内容是在同一时间点上的数据,以确保能够建立三维模型。

  这个由浙江大学为中国丝绸博物馆研发的天眼实验室在黄岩南宋赵伯澐墓丝绸文物应急保护和研究中首次亮相。“因为整个揭展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必须记录下原始状态。24台相机全方位无死角地记录下整个过程,保存了原始信息,使整个揭展过程能够回溯。”周旸说。

  近年来,很多珍贵文物的揭展,都是在这间天眼实验室里完成的。在保护修复文物时,工作人员还会使用显微镜、低压清洗台、调湿系统等一系列科技产品。显微放大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织物的组织结构;近红外光谱仪,用来无损鉴别纤维材质,只需要仪器靠近织物一扫便能得知丝毛棉麻等相关结果;判断金属线的材质、元素成分等相关数据,则需要用到X荧光光谱仪……这些科技手段和现代设备,为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无损快捷的信息提取方法,更让人们清楚地认识了丝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