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申长友建议把东营列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建议,加大对石油资源型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把东营纳入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支持在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先行先试,促进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东营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面临经济升级和城市转型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东营作为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多年来为保障油田开发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使东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东营市在调整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了重大步伐。申长友介绍,东营市石油接续和替代产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2010年的69.3%提高到2015年的86.9%。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3450.6亿元,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3085亿元,增长1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1亿元,增长6.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同类资源型城市。
“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需要既保持定力又积极作为。我们将研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持续努力,走出具有东营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申长友说。
他介绍,去年,东营人均GDP达到16.4万元,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2万亿元,居山东省第三位。下一步将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重点打造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促进东营经济脱胎换骨。
申长友表示,“十三五”时期,东营市将进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黄蓝国家规划目标、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的关键阶段。当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新发展、新跨越需要东营市全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资源城市转型攻坚期,要推进城市转型,大力发展非油替代产业,推动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引领、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形成持续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