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英雄》带英雄回家
“总难忘,村镇中教堂钟塔;总难忘,庄园里绿茵芳华;总难忘,高地上风笛幽雅;总难忘,田野间晨雾如纱……”当这段来自浙江京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京剧《东极英雄》的唱段响起时,那时而婉转时而激昂的唱腔,让现场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残酷的人,也因对家的眷恋而产生了共鸣。
近日,《东极英雄》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演出。这是《东极英雄》9月10日在浙江舟山首演后,首次接受杭州观众检阅,同时也拉开了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巡演活动华东(南)片演出的帷幕。
东极人引以为傲的事情
浙江京剧团团长、《东极英雄》导演翁国生说,他从去年底就开始准备抗战题材的现代京剧,但是从茅以升亲手炸毁自己设计的钱塘江大桥到四明山游击队抗击日寇,这些发生在浙江本土的抗战故事他都觉得不太适合京剧表现,无法生成强烈的创作冲动。直至看到“里斯本丸”号沉船及浙江舟山东极渔民拯救英国战俘的资料,翁国生终于觉得自己挖掘到了一个理想的现代京剧抗战题材。
之后,翁国生带领主创团队先后三次到东极岛采风,几乎把海边礁石的样子都记了下来。“沉船事件虽然不为外界所熟悉,但是在东极列岛当地家喻户晓,是东极人引以为傲的事情。”翁国生说,他希望把这件东极人引以为傲的事介绍给全国人民。
主题一定是“回家”
“里斯本丸”号的故事很长,而《东极英雄》以当地渔民拯救詹姆斯、伊文思、法伦斯3位英军战俘的真实故事为主线,精心设置、适当虚构,展现出一幅幅紧张、惊险、感人的历史画面。故事中的主人公沈平生、唐阿良等几位东极渔民虽然是艺术虚构的舞台人物,但聚集和凝结了当时参与拯救英军战俘的诸多东极渔民的英勇壮举和感人事迹。
翁国生一直想把这部戏做得和一般抗战剧不一样,挖掘出战争背后更深层次的悲剧性和人文内涵。于是,翁国生和编剧黄先刚商量把这部剧的核心主题确定为“回家”。翁国生说,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让观众更期待现代社会的和平祥和。
《东极英雄》的主题曲取材于舟山群岛的一首渔歌《归家谣》。“迎早潮,送晚霞,哥行千里妹牵挂。只盼风平浪又静,舱满早归家……”翁国生说,剧中不同的人物都想回家,回到以前平安祥和的幸福家园。剧作主题紧紧扣住“回家”这个中心点,不仅展现了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使得整个戏的舞台氛围显得更为沉重、深远。
八个行当进行“八重唱”
由高举“京剧南派武戏”大旗的浙江京剧团创作,《东极英雄》肯定会有精彩的武戏呈现。
剧中,东极渔民利用海岛上的悬崖、岩洞等险要地形,以手中的鱼叉、棍棒、石块和武器精良的日军周旋,一些渔民为了救助英国战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悲壮的戏剧情节都通过武戏得以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东极英雄》在情感的高潮处设置了颇具特色的咏叹“八重唱”,剧中东极渔民、英国战俘、日本中尉森田等不同国家、不同境遇的人物,采用老生、武生、花旦、刀马旦、小生、花脸、老旦、三花脸8个不同行当来交错、叠加式地展开“八重唱”,唱出这些角色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痛恨、对未来的渺茫、对和平的期盼。
让更多人了解这段故事
9月10日,《东极英雄》首演,演出的热烈程度超出了翁国生的想象。作为东极英雄的后代,66岁的东极渔民陈忠堂受邀观看演出。“我从小就知道这件事情,看完演出觉得很震撼、很激动,也很自豪,希望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陈忠堂说。
杭州演出后,剧组赴舟山群岛、东极列岛以及浙江省各个地县进行大规模巡演。翁国生希望通过《东极英雄》的巡演,让更多的人知道发生在浙江本土的这个感天动地的抗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