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中学一学霸假期帮老师做微课

19.02.2015  15:44
      眼下说起微课,在校的师生都不陌生,官方的介绍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全过程。这么说起来,微课其实就是老师用视频教学生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假期里,不少中学老师的寒假作业就是制作微课,在假期里就能实时解答学生的大部分疑问。 
        在东城中学,制作微课这样的教学任务,学生也参与了进来。可不要小瞧了这些00后,讲解题目,制作视频,上手很快。“我们有个学霸,不光成绩称霸全年级,论微课制作,很多老师都是请教他。”东城中学的郑立克老师说,他就看过不少学霸的微课,讲解深入浅出,不输学科老师。 

        学霸一学期制作多个微课 
        赵炳亮就是郑立克老师口中的学霸。从2013年入学以来,几乎每次考试,他都是全年级第一名。不光学习好,主持、唱歌、话剧、社会调查,学校里大小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如此优秀的学生,老师和同学对他评价最多的词却是善良和慷慨。 
        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学霸的“高冷”,平时只要他有空,晚上回家经常在朋友圈里给同学讲解难题。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趁着假期跑到学校的操场上打篮球,讲话、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还露出虎牙。 
        为什么那么能做微课?赵炳亮有点害羞地回答:“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擅长做微课,有一次年级大会上,年级组长给我们布置任务,我好奇也觉得好玩,就动手做起来了。”也许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天生合00后的胃口,微课制作成为赵炳亮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作业”。 
        记者了解到,眼下不少中学里的微课,基本由“年轻老师承包”,像浙大附中之前就成立了一个“青年微课小组”,学校的李老师还告诉记者,这个小组制作的微课,或将成为学校一个大的资源库,用于课堂后的辅助教材。当然,赵炳亮同学制作的微课还没有那么专业,往往是一道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或者一个难点的解析。 
        虽然微课质量上不算精致,但数量上绝对占优势。粗略地计算一下,一个学期下来,赵炳亮已经制作了十几个微课,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学和科学,比如,一册数学书本就四五个单元,也就是说,赵炳亮每个单元都制作了至少一个微课。这样的微课虽说讲解起来,也就五六分钟的样子,但前后准备以及录制也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 
        “记得有一次做科学的微课,为了不让其他人打扰,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架好手机,开始录制。当我录好,一回放才发现中间有一段声音太轻,于是又把这一段重录了一遍,之后还用‘会声会影’(一种视频编辑软件)剪辑好。”在赵炳亮口中,制作微课的过程,就像是自导自演一场电影一样,有时候视频完成后,不知不觉就到夜里11点多了。 

        成绩中上游的学生受益多 
        因为经常在网上帮同学解答疑问,赵炳亮干脆给自己的网名取作“偶都尅”(韩语音译,“怎么办”的意思)。分享解题思路、复习技巧,这样的方式让赵炳亮吸引了不少“粉丝”,很多同学在他的空间里留言点赞。 
        初中学习不轻松,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帮别人解题?这样的问题问得似乎有点狭隘,因为一方面,给同学讲题目,对身为班长的赵炳亮来说,理所应当,另一方面,他觉得微课制作,在很多方面是“成就了自己”。 
        “一般微课里的内容都是基础知识为主,我平时可能太自信了,有些细节反而忽略了,但讲着讲着就发现了。”赵炳亮说,在制作了一个学期的微课之后,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微课录制不可能照稿念,有时出现状况要随机应变,而且讲完之后很有成就感。” 
        当然,学校里制作微课的不只有赵炳亮一个人,不同学生的风格还不一样。有些喜欢边写边讲,有些则是对着PPT讲述。制作得好的微课,常常会被学科老师相中,推广到整个年级。 
        “有一次,有个同学在讲完一个题目后,又留了一个作业给同学。另一个同学看到这个‘作业’后,又制作了一个微课来回应他。”在赵炳亮看来,微课传递俨然成了同学之间交流的载体。 
        校长陈沪军说:“微课虽然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个新事物,但学生们接受的效果很好。而且,有时候同学之间的讲解,或许比老师更加容易接受。”不过,原本让学生制作微课,是希望成绩好的学生去帮学困生“补弱”,但目前看来,微课教学对成绩中上游的学生反而效果更好,“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学困生回到家后,家长不放心让他们开电脑,同时,他们作业完成度不太好,时间自然也不够用。”在陈校长看来,今后学校或许能够引进技术,屏蔽不良网站,给学生开辟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