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践行“两山理论” 逐梦“绿富美”
“美丽”是什么模样?
小村庄蝶变成“明星村”
36岁的胡慧玲说,她知道。江东镇六角塘村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时,她也同步装扮了自己家,在开放式庭院里放上一张餐桌、一个葡萄秋千椅,石板和木凳围成栅栏,大小不一的绿植花木次第有序置于其中。一个简单有格调的户外餐厅,落成了。“夏天天气好就在这里吃饭,吃好了还能出去散散步。”
变美的不只是胡慧玲家,还有那个杂物乱堆、垃圾乱倒、鸡鸭散养的“脏乱差”村。经历了环境卫生大整治、“美丽庭院”建设、垃圾分类等一轮又一轮的整治行动,道路变宽变干净了,路边违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美丽庭院”,垃圾分类蔚然成风,曾经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成了名声在外的“明星村”。六角塘的“蝶变”,是金东区生态文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生动体现,也是该区一以贯之推进“两山”实践的缩影。
创新驱动奔向“绿富美”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金东区以超前的战略定位和敢于壮士断腕的改革气魄,痛下决心不再留恋过去的粗放发展模式,坚决舍弃带污染的GDP,以创新驱动奔向“绿富美”发展之路。
十多年来,“两山理论”成为该区铭刻于心的高度共识和贯穿始终的发展准绳,由此意义延伸开来的“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美丽庭院”创建、廊道建设、蓝天保卫战、净土清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新城五创”……无一不遵循于此。
一手抓生态保护 一手抓转型升级
金东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以现代化和美乡村建设为总抓手,以浙中生态廊道、六条美丽乡村风景线、百个景区村落、全域绿道网为依托,绘就“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移村换景、村村见景”的美丽画卷,让绿色成为发展过程中最耀眼、最动人的底色。一路走来,既有痛定思痛的悲壮,也有壮士断腕的决绝,更有始终不渝的坚韧,以及转型发展的喜悦和收获。
说起环境整治,源东是绕不开的话题。21世纪以来,源东乡家家户户养起了生猪,截至2012年底全乡有750多家养猪场、1000余户养殖户,生猪饲养量6.2万头,畜禽养殖量占全区一半多。十多年的养殖,让源东乡环境已无法承载。发源于源东乡的全区最大河流——孝顺溪,成了市里挂名的黑臭河,猪粪淤泥堆满河道,深处达3米。 发臭发黑的水体里,是闷头跑在前头的经济,和黯然落在后头的生态。2013年,一场史无前例的环境整治攻坚战在源东打响,水中岸上一起治、拆旧建新齐步走。养殖场全部关停、761家畜禽养殖场拆除,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生态护岸等工程同步跟进,并因地制宜创造性利用淤泥堆积成岛,种上桃树、柳树、香樟,华丽转身为孝顺溪上一颗闪耀明珠。几年近乎倔强的坚守,孝顺溪(源东段)水质实现三级跳,从劣五类变成三类以上水,远处青山如黛、身边碧水盈盈的美好景象已照进现实。
建设绿色富民之路
孝顺溪的故事,还在不断流淌和演绎。看着日渐清澈的孝顺溪,和越来越美的故乡源东,大学生吴凯程决意回乡发展。如今,他每天像打了鸡血般,为家庭农场的电商发展,不知疲倦地奔忙着。义乌外来小伙吴健投下100多万元,在原先养猪场的土地上,种下10多亩的百合花赚了个盆满钵满。80后数学教师方团机缘巧合来到源东后,便喜欢不已,当即拍板决定建一个铁线莲种植基地,如今“铁线莲王国”发展势头凶猛。还有陈国清的“玫瑰园”、郑宇翔的家庭农场……无数个“归来”和“外来”的故事,正汇聚起今日源东经济转型、蓬勃发展的澎湃动力。
绿水青山从自然资源变成创富资本,山已不是那山,水也不是那水。人和自然的关系变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源东乡贤施金仙说:“以前回乡,真的找不到可以投资的地方。现在回来看看,青山绿水,处处是优质资源。”做好“生态+”文章,走绿色发展之路,在金东区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多湖街道四大门村从拆违治乱开始,通过“五水共治”、水系连通、“美丽庭院”建设,重现波光潋滟的秀美水乡风情,前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村庄游船码头承包租金也翻了10倍,带动村集体年收入逐年提升。岭下釜章村主动向脏乱差环境“开刀”,改善生活环境,吸引了山山家文化产业园、宝岛新村等项目入驻。“睁开眼睛就看见绿水青山,是一种获得感。”山山家相关负责人宋言锡说。曹宅横腊村芝樱花海的建设实实在在促进了村民增收,卖农家土馄饨村民一天营业额可达3000元,花季农家乐和民宿常常爆满。山海云宿业主张锦林说:“村子越变越美,民宿人气更旺了,每天的预订电话响个不停。”
多年来,全区上下对环境的用心付出,逐渐迎来真切回馈之时,一条绿色富民路已初步打通,一枕美好生活的幸福梦想正走进千家万户。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金东区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全力奔向“绿富美”。
(金东区林业局,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