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专家谈“禅意回归”:要在生活中修行

15.05.2017  09:21

图为第三届宗教人类学工作坊中古琴演奏 李佳赟 摄

  中新网宁波5月14日电(记者 李佳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如何在繁忙喧嚣的生活中放慢脚步、来一场心灵“修行”呢?5月14日,修行与精神生活暨第三届宗教人类学工作坊在浙江宁波举行,多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认为,古老“禅意”正逐渐回归现代生活,修行无处不在。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黄剑波认为,如今,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随之而来,令人深感空虚与浮躁,这背后也凸显了社会转型期的“信仰危机”。


图为第三届宗教人类学工作坊中古琴演奏 李佳赟 摄

  于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利用假期,从写字楼和格子间中走出,到寺庙里“短期禅修”,穿麻布衣衫、吃素斋淡饭、盘腿打禅静坐……以此来远离外界噪杂,消解焦虑。

  来自台湾的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德睿表示,近年来,无论是海峡两岸还是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有关宗教与非宗教的“修行”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如今的躁动时代,人们渴望获得生活的宁静和慢思。

  而除了在华人世界掀起热潮,东方宁静平和的精神世界也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自法国高等实践研究院的Johan Rols告诉记者,在西方社会,定禅打坐也很流行,东方禅文化能使人忘记生活的烦嚣,在浮躁中归于平静。

  “因为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我只身来到中国求学,并多次参加禅修实践。期间每天早上6点起床,上早课,守戒律,日子虽然清苦,但是能跟自己内心对话,不断完善自己,这让我受益良多。”Johan Rols说。


图为第三届宗教人类学工作坊活动现场 李佳赟 摄

  台湾真理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家麟认为,在台湾,人们也会进行“打禅七”、“行脚”等修行活动,但修行的范畴很广,不见得一定要去深山古寺中吃斋打坐,生活中无处不修行,修行也可纳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禅修、瑜伽、太极拳是修行,专注于本职工作是修行,甚至行住坐卧中亦都是禅,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修’与‘行’,并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张家麟说。

  同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看来,“修行”并不是要人们从群体生活与工作中退隐,也不是要用神秘主义取代理性与科学,而是要通过对修行的研究,让心灵解压放空、沉寂自我、启迪智慧。

  “如今,修行甚至已为成为一种流行话语。”《宗教人类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陈进国认为,修行本质上是对德性和灵性的唤醒和提升,这是现代人寻求精神慰藉和身体慰藉的重要出路之一,背后更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发掘,随着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联结,将不断助益现代和谐社会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浙江宁波金峨寺承办。明年,“宗教人类学工作坊”将在终南山三元宫继续探索“修行”议题。(完) 【徐施宏】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