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古村落保护“开药方”

27.04.2016  11:21

  

  位于永康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厚吴村。

  26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在慈溪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等国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困境和出路,呼吁共同关注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优秀文化。

  传统村落是祖先留下的文化成果,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村落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它是文化和乡愁传承的载体。

  10多年前,冯骥才等一批专家、学者在西塘发出了保护传统村落的《西塘宣言》,呼吁保护传统村落。10多年来,保护传统村落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迫切性不断提升。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菅丰介绍,目前中国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日益活跃。“当我们谈到‘传统村落保护’的时候,往往会给人以保护村落传统景观的印象。实际上,这种保护并不止于景观,还是要整体呈现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

  现在很多地方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会有所变味,往往徒有其形,却失去它原有的传统文化神韵。正像冯骥才所言:我们要探讨传统村落何去何从的问题,既要通过传统村落保护留住传统文化遗产,也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那么,村落该如何保护?在专家们看来,这就需要乡村复兴,这个技术术语意味着村落的秩序、设计与发展对策,其目的是弥补乡村现有的不足和不规范,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状况。德国安尔哈特应用科技大学遗产保护系主任鲁道夫·吕克曼说:“乡村复兴需要政府资助乡村建设,最早的现代乡村复兴在16世纪的德国就出现了,尤其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大力推动许多乡村复兴行动的开展。

  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介绍,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不断推进,人们意识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迫切性,但怎样进行保护,又怎样避免在保护中无意识地破坏原有文化和历史,成为各地政府共同的思索。例如,慈溪不断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实施了一批古村古镇保护项目,依托古村原有面貌,再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等生动情景,辅之以凉亭、戏台、马头墙、美人靠的传统文化元素,凸显古村落的文化韵味。

  “没有不变的村落。”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日本民俗学会会长福田亚细男说,一座村落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持最初的形态,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为了确保生活的便利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这就需要在古村发展过程中充分考量保护传承的问题。

  比如,日本福岛县大内宿在初始阶段,就制定民居宪章确定了“不卖、不租、不拆”的原则,一直保持至今。多年以来,居住在大内宿的人们都从事着与旅游相关的事情,为了营造古老的聚落景观和气氛,主街上的沥青被铲除,电线杆被拆掉,机动车也不准通行。

  在这里,只能看到游客三五成群步行的身影。游客在村外设置的停车场停车,然后徒步进村。主街道完全呈现出一派古色古香。

  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联、宁波市委宣传部、慈溪市政府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省民间文艺家学会、慈溪市委宣传部、鸣鹤古镇共同协办。与会专家和学者还就如何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开发、利用共同发表《鸣鹤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