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法分子利用“微店”实施违法犯罪
微店是指基于微信等移动应用的电商交易平台,类似的应用有腾讯的微信小店、京东的拍拍微店等,日益受到广大手机用户的欢迎。但是,微店当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类机制并不完善,尤其是与淘宝、天猫相比,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做担保,使得不法分子混迹其中,导致一些新型的诈骗手段逐渐向“微店”蔓延,全省多地已接报多起此类诈骗案件。
一、典型案例
(一)微店代购诈骗
2015年1月25日,苏州市民徐某某在“淘宝网”看到一家店铺“苹果手机网络热销”的链接,遂通过微信与对方联系,双方谈好以2500元的价格订购了一部苹果iPhone6手机,后进入对方微店,以微信支付的方式支付了2500元,之后发现自己被店家拉黑无法联系。
(二)垫付返现诈骗
2015年3月12日,常熟市民尤某参加了一个微信群聊讨论组,组内用户发信息称“手机微店垫付360元,佣金36,拍下立返,还剩最后两单。”尤某与对方私聊后,接到对方发来的一条微信链接,进入微店“医药保健类”后拍了500元店内商品,却未拿到本金及返现。
(三)微店推广诈骗
2015年8月22日,南京市民夏某自己注册了一家主营化妆品的微店,之后一名叫“韩妆护肤品”的微信号主动加其好友,称可以提供业务咨询,包括刷信誉、提升收藏数等服务。夏某遂通过微信向其转去600元业务费,之后对方将其拉黑。
二、此类诈骗的特点
1、涉案人员低龄化。一般来说,由于注册微店的门槛较低,审核制度尚不健全,不法分子正是抓住年轻人急于创业、网购图便宜等心理,利用虚假身份办理银行卡和微信通讯账号,再用微信发布代购、赚取推广咨询费等方式进行诈骗。
2、作案成本低。注册一家微店仅仅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交易操作简便,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担保,且没有评价机制,交易风险极大。受害人通过微信支付十分便捷,且实时到账,受骗概率较高。
3、交易过程隐蔽。微店的营销始终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缺乏相应的监管,注册账号等信息可以用虚假身份进行操作,且不法分子在交易聊天过程中大多使用语音,轻松避开微信自带的提醒用户防诈骗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受害者的警惕性。
三、警方提示
由于微信上登记的信息太少,也不是实名注册,“微店”也只是一种从道德层面保障的交易,容易衍生各类诈骗活动。建议广大用户在“微店”购物时,群众尽量不要到微信店铺购物,如果发现微信上有任何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合法行为,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朋友圈的举报和投诉功能进行检举,核实后腾讯将会对违法账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如果要进行交易,最好选择熟人开的微店,并注意留存交易的微信对话记录,在不慎被骗时也可以尽可能的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