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听不懂的国画理论 也有杭州人熟稔的市井故事
专家讲到的宋画《端午戏婴图》
一场高学术规格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
杭州人对宋画的情感毋庸置疑,但一场学术会议引来千余位观众报名参与,还是太令人意外了。10月3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的宋画国际学术会议上,从上午9点到下午17点,整整8个小时,650余名观众聆听了全球12位宋画研究领域重要学者的学术报告。
会后,记者专访本次会议最资深的宋画专家、耶鲁大学杰出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80岁的班教授忆起自己的艺术史生涯,把它称为“命运的巧遇”。那是1962年,美国旧金山的“中国珍宝大展”上,25岁的他第一次看到北宋山水大家范宽的《谿山行旅图》,被中国宋代山水画的境界所深深折服。第二天,他决定放弃绘画,改行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者。
当班教授发表报告的时候,这样“命运的巧遇”会不会也在你身上悄然发生了?我们还未曾得知。不管是意犹未尽,还是失之交臂,今天你都可以再通过微信ART一点,看看专家们大概说了些什么。
有人勇敢地举手
为什么要研究宋画而不是其他年代
作为独家发布会议消息的记者,当天坐在会场上挺有自豪感的。当然,这种自豪感更来自于杭州对宋画的热情。
从讲者而言,这是一场中国大陆的重量级宋画学术会议。会议在《宋画全集》出版的背景下召开,主办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将它同时作为艺术公开课分享,但原本计划中的观众数字仅为百人左右。未料,28日ART一点上独家推送的消息与报名方式,被阅读转发近两万次,报名人数迅速接近千人。会场规模一调再调,最后不得不新增分会场作视频直播,网络直播也同步开启。
老人、年轻学子、艺术家、爱好者……观众太多,晚到者不得不席地而坐,无论来自哪里,何种身份。有人发现,背着书包坐在第二排的,正是班宗华的学生、波士顿大学著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教授。当晚,白教授在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书法讲座也被挤爆了。
12位专家的报告,都是他们近年的研究成果。观众们也是有备而来,比如,一种平等沟通的勇气。
第一次提问时间,一位艺术爱好者举手站起来说:“我有一个很肤浅的问题,但我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会议要选择研究宋画而不是别的什么画?”
作为研究艺术的学者,教授们的回答兼具理性与感性。维斯理学院教授刘和平说,那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画的研究从宋画开始——第一代学者很早就被宋画中的诗意所折服。
而放在中国艺术史的视角,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艺术系学者李慧漱的回答是:中国精致艺术的极致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晋唐法书、宋元绘画。就中国绘画而言,元画的国际学术会议也很值得开,但必须先从宋画开始。
也有观众的问题是直接而犀利的。
比如说,对于台湾著名学者石守谦教授谈到的,磁州窑中出现山水画是因为戏曲和宗教的原因,有一位观众提出,她曾经在有关磁州窑的书籍阅读中得知,那或许是因为北方文人来磁州窑从事山水工作的原因。
石教授说,这也许是有可能的,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物质证据。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林梢青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