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间文物展现全民族抗战历史
7月6日,七七事变纪念日的前一天,“抗战珍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市民史料实物收藏展”主办方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藏品收集发布会。老照片、老唱片、旧商标、旧报纸、史料文献……一件件藏品、一段段往事,勾勒出一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通过自己的方式,在各自的领域里,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抗争的不朽历史。
“抗战爆发后,父亲陈顺通把仅剩的两艘轮船自沉航道,以阻止日寇的进攻。”陈乾康手持珍藏多年的照片向记者边展示边解说,“这两艘船是父亲全部的家当,自沉轮船等于毁掉了自己的事业。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紧密相连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只有国强才能民安,才能不遭外侮。”陈乾康这次带来了报道民国时期中威轮船公司“太平轮”自沉的刊物,以及“太平轮”“源长轮”的船舶登记表,陈顺通1931年参加上海市航运业同业公会成立大会的合影等史料。陈顺通曾是中国一代船王,其创立的中威轮船公司一度跻身中国四大轮船公司,因为他精通日语和航运,日本特务曾多次登门,要他与日本合作主持上海的航运业,但每次都被他顶了回去。一张由蒋介石签署的中威轮船公司旗下“源长轮征用证”表明,1937年8月,在民族存亡危难之际,“源长轮”于8月12日同其他20多艘船舶一起,作为军事防御工事自沉于江阴要塞。大量的沉船、石料在长江上构筑了一道牢固的阻塞线,有效阻遏了日军沿江西上的企图。时隔不到一年,中威轮船公司旗下另一艘轮船“太平轮”也自沉于甬江出海口的主航道。在船自沉的前一天,陈顺通从上海发来电报,要求船长在沉船时挂好国旗,同时务必将船首指向家乡方向。
市民左旭初拿出一个上世纪30年代上海中德线厂出品的、印有“抗战胜利 国货救国”字样的金线包装盒告诉记者,几卷金线商标分别为“77”“双七”“918”牌,提醒广大国民勿忘国耻。左旭初20多年里收集了大量这样的国货商标和包装纸,如宝大祥在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棉布包装纸,纸上特地印了“尚武救国、纪念抗战胜利”的红字。
冯懿有的父亲冯孙眉留给冯懿有一张照片,是他抗战期间与法国天主教“独臂神父”饶家驹的合影。照片、捐赠证书等一系列实物展示了时任上海宁波同乡会秘书长的冯孙眉与“华洋义赈会”会长饶家驹等在抗战中携手救助难民的不解之缘。冯懿有称,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饶家驹及时提出设立“南市难民区”的建议,成立当天即收容难民2万多人,最多时曾有收容所130余所,收容难民10万人以上。为解决难民的温饱问题,冯孙眉积极发动民众参与募资。从冯家收藏的当年报纸、书信及相关史料中可以看到,当时参与筹款活动的还有很多知名人士,如颜惠庆、王义廷、虞洽卿、梅兰芳等。
70岁的老人叶绥中的父亲名叫叶凯,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离开上海,到云南滇缅公路局工作。滇缅公路是为抢运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1942年,国内抗战激烈,著名画家徐悲鸿毅然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日救亡,途经滇缅公路局,叶绥中的父亲接待了他。4月18日,听闻美国飞机轰炸东京,徐悲鸿大喜之际,当场画了幅《喜鹊报喜图》,并在上面题字送给叶凯以作纪念。如今大师已去,老人的父亲也已作古,这幅饱含大师爱国情怀的画作为叶家的传家宝留传了下来。
“这次‘抗战珍存’展向市民征集藏品,很多市民积极响应,或给我们打电话,或亲自登门来献藏品,让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全民抗日的动人故事。”上海市群艺馆活动部主任吴榕美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积极提供自己家里留存下来的抗战实物、照片,进一步充实我们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