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回顾与展望”展览侧记

19.11.2014  13:14

侬看看,老早子阿拉上下班要推脚踏车乘轮渡过江,哪有现在交通嘎便当,地铁、高架、大桥、过江隧道样样皆有,上海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展厅里,一位白发老者指着一张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推着自行车涌上轮渡的照片对小孙子说。祖孙俩正在观赏的是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与市委宣传部、市级机关工委、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上海改革开放回顾与展望》展览。

该展览通过精心编排的500多份珍贵照片和档案史料、上百件实物展品等,辅以实景、视频、图表模型、动画演示、虚拟交互演示系统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35年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和重要成就,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民为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讴歌了以勇气冲破藩篱、靠智慧破解难题、用实干迎接挑战的上海精神。

作为五家主办方之一,上海市档案局(馆)负责整个展程的操作,包括收集展品,筛选展品,制作小样,设计展板,实地布展等,实际上承担了大量工作。前期收集展品的过程最费周章。展品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上海市档案馆和几家区县档案馆自身的馆藏、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的资料、向社会各方面征集的展品。反映改革开放初期面貌的展品主要来自档案部门馆藏,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内容则需要向社会多方征集。为了将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展品奉献给观众,上海市档案局(馆)向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员会、市科委、市金融办、航天局、市收藏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等30多家单位寻求支持。“准备工作从半年前就开始了”,上海市档案局(馆)利用服务部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起草的文字大纲,收集了近千张照片,小样初稿筛选了700多张,再根据展馆面积进行调整,前后改了二三十遍才定稿。

展览于2014年9月29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市委副书记应勇等市领导和市老领导集体参观了展览。2014年9月29日至10月20日公开免费展出,前来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据统计,国庆长假期间参观者达万余人次。《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都在一版突出位置予以报道。

笔者来到展览中心,亲身体验展览带来的视觉盛宴和心灵触动。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主标语,刚劲有力的字体让人为之一振。标语下方并排四张表现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关怀上海、视察上海的大幅彩色照片。从左至右依次是:1992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观看浦东开发区模型;2000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张江高科技企业;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工程;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视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四张照片的年代恰好分别对应了上海改革开放发展的几个阶段,与此相契合,展览主体以时间为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题为“坚实的步履:解放思想 克难前行”,展览内容反映了从1978年到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改革起步时期,上海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冲破思想禁锢,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困难局面,上海对调整城市功能布局、重振雄风进行了战略思考和前瞻谋划,开启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新路,为下一步改革开放积蓄了充足能量、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掀起学习文化知识热潮,市民排队进入上海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业余夜校灯火通明,学员的自行车停满操场”,“著名作家巴金在家中与上海文艺界人士共同畅谈文化春天的到来”,“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业指导生产”……一张张黑白照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万象更新、推崇知识的社会风气。一张1980年10月3日的《解放日报》见证了上海人民思想解放的步伐:该报头版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曾引发全市上下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大讨论。展区内一块以“曾经的记忆”为题的置景橱窗吸引了参观者争相合影留念。橱窗内摆放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还是稀罕物的黑白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石英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落地灯、高跟皮鞋、邓丽君歌曲的卡带等等老物件。这些既勾起了老一代人的怀旧情结,他们久久驻足,仔细端详,感慨良多,也吸引了不少90后年轻人好奇的目光,他们纷纷用手机定格这一画面。

第二部分以“奋进的岁月:抓住机遇 敢为人先”为题,表现了上海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发扬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推动全面改革和全方位开放,推动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经济连续两位数增长的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解放日报》上署名“皇甫平”的系列评论,1994年“迈向21世纪的上海”战略研讨,2003年“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研讨……当年的这些报纸、文稿、书籍和会议照片清晰地印证,历史发展每到一个关口,都有一次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前行力量的大讨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也是岗位调整的过程,一组反映百万职工大转岗的照片表明上海工人阶级为城市发展做出的牺牲从未被历史遗忘。“一线天弄堂”、“三代同堂蜗居在9平方米的陋室”和平改坡改造、中远两湾城等新旧对比照片,则记录下动迁居民生活的真实变化。从“一双鞋”到“一张报”到“一张床”再到“一间房”的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线到“9073”养老服务格局,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等级公路”,一幅幅图片、一组组数据、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置景,展现出上海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改善,让参观者感同身受。一条落满金黄色梧桐叶,两旁老洋房林立的宁静马路,被摄入镜头制成了漂亮的展示灯箱。旁边的注解写道:“2007年9月,上海确定衡山路(天平路—桃江路)等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从福建来上海旅游的张先生欣赏了许久,感慨地对同伴说:“我们的城市改造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风貌保护意识?

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更高的起点:创新转型 勇于突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严峻环境、自身发展瓶颈的约束和举办世博会的重任,上海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确立“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思路,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创新活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等,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在科学发展之路上大步前行,进入了更高层次的新一轮发展。展厅内的实景区人气特别旺,一个与真人等高的白色机器人前聚集了一帮小朋友,他们抢着与机器人对话,玩得不亦乐乎。成年观众则更多关注一系列反映新技术新能源的模型,包括上海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ARJ21飞机、东海大桥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上海航天人自主研制的月球车等模型。其中我国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ROV实物和工作视频为首次展出。

昨天的改革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展望明天,上海将在新的伟大征程上,继续肩负起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历史重任。最后一部分的主题是“美好的明天:锐意进取再续辉煌”。上汽研发中心、高温超导技术研发中心、建筑信息模型(BIM)、AMOLED显示屏等都向参观者表明,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六大重点功能区域规划图,黄浦江两岸金融集聚区、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迪士尼乐园和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效果图,21座郊野公园和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图……一幅幅极富冲击力的画面,仿佛把人们提前带入了2020年的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就在眼前。

纵观整个展览,仿佛穿越“时光隧道”,30多年风云变革的峥嵘岁月在眼前一一回放,让观者无不热血沸腾,既为改革开放的成就而感慨自豪,又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所鼓舞鞭策。展览的成功举办,是上海市档案部门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档案人从上海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宏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推进上海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上海落实“四个着力”,实现“四个率先”,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