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力扶持养老不离家

23.04.2015  12:30
 开在小区里的养老机构?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负责人昨天下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透露,上海正在探索的家门口养老——“嵌入式”养老模式,利用小区内空置的公建配套房源,设置小型养老院和日托所,为小区及周边的老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

  目前,此种微型养老服务机构已在上海多地试点建设运营,嵌入社区来到老人身边。未来,上海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通过独资、参股、租赁、并购等各种方式来参与建设此类社区嵌入式的服务设施。

  养老服务嵌入社区来到老人身边

  公办养老院往往一床难求,“养老不离家”这一全新模式正在打开居家养老僵局。闵行颛桥,都市路1905弄36号,就有这样的一个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沿着小区道路往里走,两三分钟就能看到一幢浅红色两层小楼。社区养老院能带来家的感觉,房间除了以数字方式编号外,还有各自的“花名”:蔷薇苑、百合苑、海棠苑、杜鹃苑,有一份亲切感。

  这家微型养老院主要针对的是周边社区60岁以上生活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老人,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养老。生活依赖度高的老人入住养老院,依赖度低的老人可以白天在养老院活动,老人不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区环境,家人也便于照顾,平衡老人的养老心理以及家人的赡养困难,这就是在社区内实现各种养老服务的“嵌入式养老”。

  过去,上海的社区养老照料和机构养老照料各自发展、相对独立,老年人获取的服务也相对单一。而目前大力发展的嵌入式、小规模、多机能、专业化的社区微型服务机构,打通了社区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的隔墙。

  市民政局老工处处长陈跃斌透露,目前,此种微型养老服务机构已在上海多地试点建设运营,其显著的特色为“设施是微型的,运营是专业的,功能是多元的(涵盖生活照护、康复护理和医疗卫生等),服务方式是嵌入社区老人身边的”。可以说,微型养老服务机构既是“日间照护中心”,提供日间“托老”服务,同时也是“长者照护之家”,提供24小时全天候养老服务。对于有需求的老人,它提供的专业服务还可直接辐射到家庭。

  社区服务平台:2017年底建100个

  除了嵌入式养老模式,上海还将多措并举,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4年底,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达414万,占户籍人口28.8%,预计“十三五”中期将突破500万。

  针对社区养老服务尚存资源分散,整合利用效率还有提升空间的现状,上海将着力在街镇层面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以期相对集中各类为老服务设施,并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统筹为老服务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

  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构建“一站多点”网络,形成10-15分钟的社区服务圈,并根据不同老人的有效需求,促进各类养老服务的融合。同时,加强对社区内各类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建立科技助老信息平台和“虚拟社区”,建设“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据介绍,上海计划至2017年底,建设100个这样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而到了2020年底,该数字将上升至250家,实现全市街镇与基本管理单元全覆盖。

  落实“梯度化补贴”机制
  针对现行养老服务项目不同程度存在的转介不畅,老年人接受的养老服务和其身体状况不尽匹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上海将进一步完善老年照护梯度化保障政策。

  据悉,上海将坚持政策向社区居家养老倾斜,推动社区居家照护和机构照护合理分工、有序衔接,并推进建立精准补贴机制——根据老年人经济收入状况,分别以低保、低收入、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为标准,形成梯度; 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经统一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按病情的不同程度,也形成梯度。

  同时,建立健全梯度转介和保障制度,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政策、生活照料服务与医疗护理保障政策、养老机构医疗护理床位支持与老年护理院医保政策等梯度衔接的政策体系。

  目前,上海已在徐汇全区,及浦东、闵行等部分街镇试点建立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