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首日读者为“木心”排200米长队

20.08.2015  11:54

陈丹青:《木心谈木心》是他私房话中的私房话

昨天是“2015上海书展”开展的第一天,上午的太阳非常毒辣,一出去便大汗淋漓,但在思南公馆的思南文学之家门口却排起了近200米的长队,他们都等待着由陈丹青、陈子善、金宇澄、孙甘露组成的文学对谈:木心谈木心——《文学回忆录》补遗本《文学演奏会》。

白衬衫、黑西裤的陈丹青面容有些严肃,这次谈论的是他的老师木心,他在活动刚开始就说:“木心先生和思南路也是有些渊源,他29岁第一次进监狱就是这附近的思南监狱,如果还在的话,我还想去看看。”在整个文学对谈中,众人用两个字形容了木心,就是“不响”,文字“不响”,人更“不响”。

陈丹青只推介不评价 木心克服了那个时代

陈丹青和木心是在纽约结识,1989年开始木心开课讲文艺,每位听课生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每次讲四小时,每课间隔两周。陈丹青是其中一个学生,五年记录了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差不多四十万字,便是《文学回忆录》的大部分内容。这次的《木心谈木心》是当时剩下九堂课(其中,两堂课全时讲述木心的作品)的相关内容。“我在北京刚办了一个活动,是一个七百人的场子,大概有四百人举手说读过《文学回忆录》。这让我有了勇气,这本书出版三年以后我决定把当时扣下的九个给拿出来,如果没有今天这些读者我估计还是会放在那里。”陈丹青说。

我不是做文学史的人,我也不懂文学。所以过去这么多年我做的只是推介木心,但是从来不评价木心。不是我不愿意评价,而是我没有能力评价。”陈丹青说得很严肃,在他的眼中,木心有来路,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的意志,但没有同志,长期以来,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因此没有读者,没有知音,没有掌声。“因为推介木心,从2006年开始不断有人质疑我,就说我是炒作,贬低我,贬低木心。其实从纽约开始就有人嘲笑他,贬低他,我已经习惯了,但是我开始做他身后的事情非常慎重,先生很在乎他自己的隐私、说出去的话、拿出去的书。”陈丹青谈了谈推介木心时对外界评论的看法和做法。在陈丹青眼里,木心在他自己身上,克服了这个时代。

上海赋》让人知道木心 那个时代充满饥饿感

陈子善和金宇澄是当初决定在内地发表木心文章《上海赋》的人,一个研究张爱玲卓有成就,一个刚刚凭借《繁花》拿下茅盾文学奖。谈起对于木心的评价,陈子善说:“有人不理解木心,有的人也认为他无才。我认为讲这些恰恰证明他不懂文学,甚至说对文学了解甚少。”金宇澄作为当时的编辑,认同了陈子善推荐的这篇《上海赋》,他说:“木心先生深入到我这一辈人根本看不到的画面,太细致、太繁华,非常感动。他的文字辨识度高,包括木心的文学笔记,包括这一次的这一本书,我是非常感慨。我就是觉得好像这样的人永远没有了,他如果在民国年代肯定是要被请去大学做教授的。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骆阳 发自上海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