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地江南情 白鹿原上文学梦 浙江作家深情追忆陈忠实

30.04.2016  09:53

  浙江在线04月3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刘慧) 29日早晨,西北风刮过黄土高坡,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抢救无效,于4月29日7时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74岁。

  记者连线浙江作家的好朋友,陕西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时,他说:“老陈是一个很坚持的作家,为中国小说的创作作出重大贡献,今天上午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悲痛。”

  这是一位黄土地上的作家——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高中毕业,当乡村小学、中学教师和区、乡干部20年,1982年调陕西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说起这部《白鹿原》,它与浙江和浙江作家,有说不尽的缘分——

  情系“江南”

  那是2007年,本报记者最先在《江南》杂志文学编辑张晓红处见到陈忠实撰写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这篇首发自《江南》2007年第4期“江南博客”专栏的长篇创作谈,曾打动了无数读者,也让无数读者对作家陈忠实肃然起敬。

  张晓红记得,她在陈忠实那部手写的长篇创作谈中读到:“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这样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把那些人物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仅从这朴素的言语中,不禁想起当年陈忠实创作这部作品的艰苦。

  这期专号在市场上特别走俏。去年,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和《〈白鹿原〉写作自述》发表在《江南》2015年第4期长篇小说月报专刊上,成为读者的珍藏。

  结缘《白鹿原

  而寂寞的此刻,也顿然想起陈忠实曾在西安艺术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白鹿原》的初稿就是在他家的这间老祖屋里完成的,起初就是拿着一个大笔记本在膝盖上写,直到1989年1月,他才在一张小桌子上继续写。刚起笔时,祖屋前十来米处有一棵很小的梧桐树,等到写完时梧桐树已经有胳膊粗,写累了他就在树下休息。可以说,这棵梧桐树见证了《白鹿原》的诞生。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洪治纲与陈忠实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全国性的文学创作笔会。

  在洪治纲的心里,陈忠实和《白鹿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由《白鹿原》的艺术质量和内涵所决定的。从1993年8月出版至今,有关《白鹿原》的学术研究一直持续不衰,每年都有很多有洞见的论文发表。

  难忘浙江大地

  而悲痛的此刻,在著名作家黄亚洲的眼前,总也抹不去陈忠实像白杨树一样的身影。2003年浙江作家节时,时任省作协主席的黄亚洲力邀陈忠实来杭州走走,“在电话中,他连连对我说这是个好创意,他一定积极参加。”

  那一年,陈忠实与铁凝、莫言、张抗抗、刘醒龙和我省的百名作家,共同参加以“作家贴近生活、社会关注文学”为主题的文学盛会。“后来,陈忠实不仅参加了在杭州连续5天的活动,还去了衢州,走了开化等地。”黄亚洲知道他创作日程很紧,但陈忠实说,“我在浙江多走几天好啊,在衢州还看了南孔家庙,很难得,很受感动呢!”陈忠实的平易与热情让浙江作家与浙江读者特别感动。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林敏)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