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居民自治有妙招
30.10.2015 11:46
本文来源: 政府
“通过居民自治,曾经最头疼的停车难题得到了解决。”来自兴隆社区的盛善祥大伯喜不自禁。
据介绍,兴隆西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235辆车,车位只有80余个。车位缺口大,停车矛盾突出——原本和谐相处的街坊邻居,时常因抢车位闹不愉快。
今年,兴隆社区想了一个好办法:由社区牵头,把争抢车位不休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停车管理自治小组,接手停车管理。
一是把好入口关。自治小组制定了车辆登记细则,逐一对本小区车辆进行了登记清理,并按购房人、购车人、户籍所在地等情况进行细分,按不同情况分发不同颜色的小区出入凭证卡。周边市场的外来车辆,发给错时停车出入凭证卡,到高峰时间必须驶离。
二是把好管理关。通过召开听证会进行讨论、表决,最终确定了得到绝大多数人赞同的《兴隆西村小区停车管理办法》。还增加了6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实保安队伍,并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实现了蓝牙刷卡出入管理。
如今,小区空位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原来80个停车位,经自治小组重新整理调配,可以停下140辆车,车位数提升了75%。小区居民停车矛盾调解案例从以前每月不少于20件,下降到现在每月不高于3件。
再比如近江东园社区,根据年轻业主们的需求,开办了寄托小学生的四点半课堂,并委托上城区词宣文化公益发展中心牵头。
场地有了,就放在珊园弄19号的睦邻驿站。只是还缺人手、缺经费。
这家社会组织在家长中间发起了一次公益众筹,由家长自愿出资解决经费欠缺的问题。再动员一些有文化的家长轮流到睦邻驿站值班,照看孩子,还可以教孩子一些课外的知识。
不到一个月,已经有40余名学生报名,筹集经费资助约2万余元,可参与课堂活动的家长达10人之多。
此外,居民自治还在助老服务、“五水共治”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据统计,仅望江街道,居民自治组织约有100家,有针对性承接或解决了居民的各类需求共220项。(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
本文来源: 政府
30.10.2015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