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市场亮点纷呈 进口贸易逆势增长——2016上半年义乌市进口贸易情况分

29.07.2016  17:42





    近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进口贸易,推行促进进口贸易发展的系列措施。今年上半年,进口贸易亮点纷呈,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进口贸易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口10.8亿元(1.66亿美元),在全国进口贸易额同比下降4.7%、全省下降2.7%、金华全市下降25.02%的背景下,我市进口贸易实现逆势快速增长,实现同比增长16.36%。进口主体数量增长明显,上半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311家,同比增长28%。



按贸易方式划分,加工贸易进口6450万美元,增长21.37%;一般贸易进口7153万美元,下降10.38%;其他贸易进口2963万美元,增长63.68%。



    从进口市场情况看,台湾、尼日利亚、德国、荷兰、美国是我市进口商品前五大来源国(地区),上半年进口额分别为4640万美元、1261万美元、1117万美元、848万美元、800万美元,五大进口区进口额占全市进口总值的52.19%。从洲别来看,除亚洲、北美洲及大洋洲外,其他地区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对欧洲进口3972万美元,增长89.03%;对非洲进口3417万美元,增长35.15%;对拉丁美洲地区进口466万美元,增长44.9%。受东盟各国进口下降拖累,对亚洲进口出现回落,累计进口7818万美元,下降12.87%。



    从进口产品情况看,塑料及其制品、木及其制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械器具、食品饮料酒及醋是我市前五大类进口产品,上半年进口额为13585万美元,五大类产品进口额占全市进口总值的83.07%。进口增长的产品主要有机械器具、贱金属制品等。其中,贱金属制品进口2519万美元,增长89.15%;机械器具进口894万美元,增长22.32%。进口下降的产品主要是玻璃制品、纺织原料等。其中,玻璃制品进口228万美元,下降61.07%;纺织原料进口577.6万美元,下降61.21%。




二、进口贸易发展亮点



1、 进口商品采购中心地位渐露端倪 一是三大进口平台销售均有增长,尤其是五区进口商品馆,经过去年下半年的“腾笼换鸟”后,共有800多家企业近2000个品牌以各种形式落户义乌进口商品馆,进口市场品牌进一步树立,集聚、辐射能力有所增强,外地市场、商超来义乌采购增多。二是全球华商主动整合所在国货源来义展销。“义新欧”沿线国家如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华商先后多次来义乌考察进口市场、了解进口贸易政策,或以各种形式与我市进行对接并组团参加进口商品展。三是义乌进口商品营销中心全国范围落地扎营。义乌进口商品馆银川直营中心已于5月正式开业,汇聚了3万多种各国特色商品,并实现了线下展示与线上交易的有效融合工作。杭州滨江直营中心、郑州直营中心、海城直营中心等已经启动筹备,预计年内建成开业。



2、 进口商品购物节、进口商品博览会成为进口领域知名展会、节庆活动。 2016义乌进口商品购物节,为期9天的购物节总成交额达1.147亿元,同比增长6.2%;购物节总客流量为45.02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8%;省内自驾前来购物的总车流量为11.69万辆次,日均同比增长18.9%。2016年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共设立国际标准展位2113个,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60家企业参展,达成产品代理意向3万多项,意向总成交12.51亿元,展会成效、展会影响力、展会规模均居全国同类展会之首。



3、 日用消费品进口增长明显。 上半年,全市流通企业实现进口8078万美元,同比增长20.82%。日用消费品进口2255万美元,同比增长99.03%。其中,部分进口日用品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如塑料制的餐具、厨房用具类同比增长155.36%;饮料、酒及醋同比增长160.65%。




产品类别(HS)




进口额 (万美元)




增长幅度




饮料、酒及醋




617




160.65%




鲜葡萄酿造的酒




484




181.92%




肥皂、有机表面活性剂、洗涤剂




287




46.43%




塑料制餐具及厨房用具




101




155.36%




尿裤及尿布




83




406.06%




4 、通关环境逐渐改善。 一是义乌海关通关服务优化,全面实施通关无纸化作业模式,减少进口货物通关时间50%以上。二是受理入境货物大幅增加。上半年,义乌检验检疫局总共受理入境报检1233批次,货值3473.2万美元,同比增加39.48%和34.57%;新增检测种类3类,检测项目22项,本地检测率为65%,常见日用消费品基本能在本地完成检验检疫,年内本地检测率力争超过80%。三是通关效率有所提高。经过争取,我市19家进口企业已列入首批沪甬进口直通重点企业。检验检疫部门对加贴进口二维码的商品,已按照“绿色通道”制度优先检验检疫,并已实现即报即放。出台了《义乌检验检疫局采信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实施采信。四是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正式投用,这是全国首次在县级市设立该项目。5月27日正式开通个人物品进口通道,目前日均300票。五是义乌保税物流中心进口业务增长明显,上半年进口货值和进口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7.87%和58.89%。



5 、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我市。 格鲁吉亚国家工商会抛来橄榄枝,格鲁吉亚红酒中国仓正式落户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国际知名品牌意大利清洁产品chanteclair总代理入驻进口商品馆;浙江文德进出口有限公司拟落户集聚区管委会;深圳市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香港万威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环球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有意来我市开展业务;参展进口商品博览会的165家境外企业通过16家企业抱团入驻进口商品馆。



     三、主要做法



    1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进口贸易促进政策体系。 修订完善进口贸易扶持政策,出台《促进进口贸易发展十项举措》;鼓励发展义乌进口贸易综合服务企业,出台《进口贸易综合服务企业认定办法》;鼓励建设义乌保税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出台《义乌保税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实施办法》;改善进口贸易融资环境,出台《义乌市进口产业政府增信基金实施方案》。注重进口贸易人才培训,启动三年十万进口贸易人才培训计划,出台《义乌市十万进口贸易人才培训实施方案》,上半年开展进口贸易人才培训190场,培训18435人次。



2 、搭建了进口商品专业营销平台,进口商品区域性采购平台功能初步形成。 从2008年始,我市就着手进口市场的培育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和引导培育,形成了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馆为首,篁园市场进口韩国服装城、进口副食品市场为辅的进口商品营销平台体系。尤其是进口商品馆营业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商位370余个,汇聚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7.7万余种特色商品,馆内设有非洲产品展销中心、食品保健??进口商品五大经营区。



3 、搭建了较为完善的促进进口贸易发展的 开放型平台。 义乌铁路西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正式成为浙江省唯一的铁路临时对外开放口岸。义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义乌机场成为浙江省第4座国际机场。“义新欧”义乌至马德里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行超过60趟,中欧班列成为一条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启动,开辟了一条浙中国际邮件进出口的新通道。义乌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筹建,今后可以直接在义乌开展进口肉类的检验检疫。



四、建议



    1、选择重点类目进行重点培育。一是从通关方面考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商品的种类日渐丰富,而进口各类商品的通关要求差别较大,因此在短期内做到所有商品通关均高效低成本几乎不可能实现。要在便利化程度上有突破必须建立在通关人才足、进口业务大、贸易流通快的基础上,目前义乌没有优势。二是从市场培育方面考量:由于部分如母婴产品、红酒等大众商品,国内几大口岸及部分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具备政策洼地的优势和港口先发优势,销售网络和流通渠道相对稳定,义乌与周边杭州、宁波等地比较不论是政策上、运营主体上还是流通成本上均没有竞争优势。三是从行业发展规律方面考量:纵观国内几大进口口岸,不管是上海、广州、宁波还是青岛,在推进初期都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一品类商品进行主攻,如广州保税区设立国际酒类交易中心,主攻红酒;上海洋山港设立进口机械、进口红酒专业展销中心;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拟打造东北亚最具差异特色化的进口商品总部基地。为此,建议我市也应步步为营,逐个突破,仍需进一步细化进口发展的目标,找重点、分阶段、聚全力培育进口行业单打冠军。


2 、加快全国进口分销网络的布局。 目前,内贸市场在电商的冲击下,国内部分实体市场特别是二、三级批发市场存在较大生存压力,亟待寻找突破路径。义乌市场发展形势良好,但发展也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进口市场则是一片新的蓝海,进口商品销售将在今后几年内或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此,我市要把握还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一要抢滩登陆。尽快通过遍布全国的“义乌系”市场或开辟新的市场,拓展进口商品的分销渠道,布局进口商品销售网络。二要做好内功。将义乌进口商品馆打造成一级进口商集聚、直销进口商品丰富、进口服务链条完善的展销平台,在“进得来,通的快、出的去”上做文章,练好内功,掌握核心竞争力,打造可复制的“样板店”。三是为我所用。国有企业应发挥示范带头及服务大众的作用,抱团出击,到上海自贸区、杭州跨境示范区等享有国家政策红利的先发城市,通过租用保税仓、利用当地政策等方式方法,为义乌进口企业提供服务,为义乌本地企业能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红利创造条件,实现“团队管理在义乌、展示销售在各地、发货分拨在港口”的进口商品总部经济。



3 、全球营销,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一是要到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贸易往来密切国家的宣传推介,在其机场、车站等重要公共场所设立广告牌,让其国内二、三线品牌、商品了解义乌是其打开中国消费市场大门的跳板,努力做到义乌是国外二、三线产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二是要在全国知名媒体上宣传推介,要让国内采购商知道能在义乌最便捷、最实惠一站式的采购到所需进口商品,要让国内进口商品供货商发现义乌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进口商品的供销对接,唱响“做进口生意、采购进口商品都来义乌”的口号。



 

(义乌市商务局供稿)
1-7月浙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10.6%
  中新网杭州9月14日电(记者 郭其钰 实习生 苏礼昊)14日于杭州举行的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奎介绍,1至7月,浙江累计举办促销费活动近1600场次,实现网络零售额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10.浙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