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拉动现代都市转型战
温岭,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
抓住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凤凰涅槃、由县域城市向区域都市迈进等重大任务,都将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实施,这对温岭的发展至关重要。
东部新区、城市新区和铁路新区,作为温岭“十三五”期间的主战场主平台,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三驾马车,拉动温岭经济腾飞。其中,城市新区作为城市化主战场,将重点开发九龙汇核心区;东部新区作为高端智造的主阵地,突出产城融合主题,加快产业集聚提升;铁路新区作为转型发展的“桥头堡”,重点打造好省级泵业特色小镇。
现代城市建设的华丽篇章,正在温岭大地徐徐展开。
城市新区:九龙湖畔美丽城市会客厅
城市新区位于温岭主城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十三五”将投资200亿元,重点加快5.6平方公里的环九龙湖核心区建设,打造绕湖经济圈。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温岭城市新区九龙汇生态湿地公园,市民张桂兰每天在附近锻炼,对这里的变化惊叹不已。刚刚种上的植被已经长出茂密的枝桠;河网交错,清风掠过湖面,白鹭等水鸟临水嬉戏。间或有三三两两的市民沿着栈道移步看景,或有追风青年骑着自行车在湖景之间风驰电掣而过。
不仅九龙汇生态湿地公园。随着温岭城市新区的建设,一幅幅美景正在城市间铺陈:
办公综合大楼拔地而起:新区商贸综合体、汽车城综合体、钱江新城旅游综合体、温岭银泰城等综合体项目等相继开发建设;湖畔壹号等新兴高品质现代住宅小区陆续进驻……温岭城市新区正在从设计图纸上变成现实,日益丰满,向着品质宜居之城迈进。
城市新区建设,是温岭布局现代化中等城市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该板块以“产城融合,一体发展”为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环九龙汇核心区,倾力打造文化湿地之城、现代商务之城、科技创新之城。
文化湿地之城,将立足于九龙汇原生态特色,突出湿地、农耕等文化主题,以九龙汇为中心,建设城市休闲带和湿地观光带,以此带动城市开发和环湖景观建设。
现代商务之城,是城市新区的核心区块,以城市综合体为主要元素。银泰购物中心是其点睛之笔;总部经济基地的9幢办公综合楼拔地而起;此外,配套建设金融商务中心、市会展中心、市医疗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等。
科技创新之城,以商贸、楼宇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规划打造温岭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园和浙商回归园。科技城划分为孵化区、加速区和高新区,承接高新技术企业和浙商回归企业入园。
今年以来,在温岭全市范围内掀起的“破难攻坚”行动,成为推进城市形态变化的有力手段。行动中,下保路、中心大道、横湖东路等城市“断头路”被逐一打通,三星大道拆迁改造问题得以突破。这些问题,均与这个城市的核心区建设密切相关。
8月份,持续了13年之久的“下保宅前村环山路”遗留问题,在最后两间房屋拆除的烟尘中,豁然而解。“目前道路工程已经进场施工,计划10月初建成通车。”相关负责人介绍,环山路遗留及田园路贯通问题的攻克,将进一步完善城市新区的路网结构,推进核心区建设。
据城市新区主任梁海刚介绍:“城市新区是温岭城市建设的主平台以及温岭城市的会客厅,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计划投资约420亿元,在招商、开发、建设上突出‘快、准、狠’,做到新区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开工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快投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现代城市经济,打造温岭城市新核心。”
东部新区:产城融合,不止是“海绵城市”
几乎每个到东部新区的客人,都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道路太漂亮了。
绿化带明显低于路面,每到雨天,落在地上的雨水自然从路面流入绿化带,在灌溉植物后,经由绿化带下层的沙石过滤层,回归自然水系。这个设计不仅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放压力,也成全了城市生态。目前新区13条道路完成生态化排水工程建设,今年又有6条新的道路正在施工建设,还有3条已建道路启动了生态化排水改造工程。
今年8月,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发文确定温岭市、绍兴市等四地为浙江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单位,东部新区被纳入该试点范围。除了道路的生态化排水工程,东部新区还尝试推进“雨水花园”,即要求企业建成雨水生态化利用系统设施。
“海绵城市”,是东部新区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曾经沉睡的荒滩上,温岭东部新区上下干群以“翻篇归零”的心态,“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狠抓项目”的干劲构建城市“副中心”,东部新区被定位为温岭沿海大开发的主阵地,承载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平台,致力于打造3张名片,即“创新转型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绿色发展先行区”。
一批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集聚效应的大企业、大项目被逐步引进,截至目前,共引进企业83家,其中上市企业5家,外资企业1家,出让工业用地4500亩,总投资近100亿元,32家企业已投产。
机器声轰鸣,土方车来回穿梭,在东部新区,随处可见忙碌的建设场景。10月底,在富岭塑胶技改项目施工现场,3幢10多米高的厂房已经完成钢结构主钢梁的搭建,项目预计12月底厂房验收,明年1月设备搬迁及安装,明年年初投入生产。为促进富岭塑胶项目早点开建,包括周末和清明小长假在内,温岭市仅用14天就完成施工报批,而在以往,整个报批过程需要3个月。
9月22日下午,东部新区14宗共计163亩工业用地顺利完成出让,浙江迎泰机床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总投资约4亿元,决定正式购地落户东部新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二期。依托中小企业孵化园和小型企业科创园,重点培育为利欧、爱仕达等上市企业配套服务的本土企业,引进与区内产业有较高关联度或有较强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是东部新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为产业的转型培育后备梯队的长远考量。
今年1至9月份,东部新区固定资产投资30.46亿元,同比增幅42.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42亿元,同比增幅16.92%,工业性投资20.31亿元,同比增幅44.03%,房地产及服务业投资3.73亿元,同比增幅102.33%。
东部新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已有政府性投入近50亿元。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骆立方介绍说:“我们按照产城融合理念,以温岭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加快建设,规划了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园区,‘十三五’至少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
铁路新区:
产业转型,
打造经济发展“桥头堡”
今年年初的省两会,“交通”是出现在台州代表团的热频词之一。作为台州都市区的南翼副中心,温岭一度在区位上不占据优势,由此产生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成为众多温岭人心中的隐痛。
这一症结,正随着温岭铁路新区的建设,逐步破题。秋日清晨,地处铁路新区的温岭火车站候车厅已经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乘客将候车室坐得满满当当,随着不断切换的广播报站声,一辆辆高铁稳稳地驶入站台。
自2009年9月甬台温铁路开通以来,温岭火车站就承担着为温岭全市及台州市区南片、玉环全县,乐清北片提供客运服务的功能。“每天73个班次,日均客流达1.8万人次,年均客流650万人次以上,已经成为台州第一大站。”铁路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陈海亮表示。
“杭绍台铁路的始发站将设在温岭,建成通车后将实现温岭到杭州一小时交通圈。”此外,台州市中心城区与温岭、玉环的快速联系通道,同时也是泽国镇、横峰街道等组团之间互相联系的主要轨道走廊——台州市域铁路S1号线将在火车站场设立站点。“‘十三五’期间,铁路新区将投资建设10亿元以上的综合交通枢纽,对整个站场的交通组织进行全面优化提升,打造包括原有甬台温铁路在内的4条轨道交通的立体换乘和零距离换乘系统,将这里打造成温岭最大最美的入城口。”
枢纽经济,在铁路新区原有的产业助力之下,催生出庞大的叠加效应。铁路新区利用泵与机电扎实的产业基础,将未来发展定位为温岭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温岭融入台州都市区的“桥头堡”、“十三五”期间温岭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1月,温岭泵业智造小镇被列入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按照规划,小镇将紧紧围绕“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四大元素,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互相融合,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联合驱动,着力晋升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泵业生产基地、国际化的泵业公共平台服务中心和以泵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示范区和生态宜居新区等四大功能区块,重点推进泵业制造、孵化、交易、物流、技术、文体、商务、旅游八大中心建设。
10月16日上午,广东广交会展馆,温岭·中国泵业指数正式发布上线,作为国内水泵行业的首个专业指数,它将成为今后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泵业指数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行业的空白,为国内泵类企业提供更好的产业动态数据服务,也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产业价值,带来了里程碑式的意义。”温岭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9月底,泵业小镇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6.5亿元,各种资源、要素在特色小镇的新载体中实现整合、重构,这片创业热土再度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