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杭州湾职校现象”
16.12.2014 16:38
本文来源: 教育局
占地300亩的学校,没有一名专职绿化工,校园的角角落落却绿意盎然;整个教学区的24个厕所,没有一名专职保洁员,洁净度却堪比星级宾馆;校园公共场所,没有一个流动垃圾桶,但地上难见一片纸屑……
这令人称奇的“三无”现象,就发生在慈溪市一所普通的职校里。自从3年前强化“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探索与实践德育“生活化”以来,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所发生的一切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印象,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对此也专门作出批示,予以充分肯定。一所职校怎么提升它的精气神,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一问:争上职校有何蹊跷?
计划招生680人,结果前往报名的学生有2000余人,最后学校不得不临时扩班。如此火爆的招生场景,真实地发生在今年的杭州湾职校。而3年前却是另外一副光景,不少人甚至戏言,“生源质量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与很多地方一样,慈溪的家长也不太情愿送孩子读职校,更何况还是一所2006年才挂牌成立的学校。而仅仅3年时间,便出现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究竟有什么蹊跷呢?
过去两年里,上海大众接连向学校抛出“橄榄枝”,招收了200名毕业生,没有一人被中途辞退。所以,企业决定今年再次投放125个用工指标。相关负责人直言,杭州湾职校的学生“用得很放心”。如果时光倒回3年前,学生上班没几天就溜号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经常接到用人单位的投诉电话。“职校‘只见技能不见人’的办学思路可能错了。”主持工作的副校长邵佳洪告诉记者,教学生自信、守规比教给学生专业技能更重要。
调查显示,杭州湾职校64个班级的2800多名学生里,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35%还来自特殊家庭。用教师们的话来说,“他们普遍内心自卑、生活习惯差、不愿读书、不想吃苦、不会主动服务”。这些中考的“失意者”刚进校时,甚至还自暴自弃。“相对普高而言,职校更应该强调‘立德树人’,否则一些孩子会误入歧途。”邵佳洪说,从2011年开始,学校决定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为学生补上“自信与养成”一课。
为此,学校在教室、寝室、实训室等场所推行了“7S”管理,要求做到物品定位,有序排列。同时,学校专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30个细节,每班每周上1节军事训练课,对学生的晨跑、早自习、上课、出操、实训实习、课外活动等进行指导和管理。一年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用人单位看在眼里,它们争着与学校开展订单培养,什么“方太班”、“慈星班”等,所有在校生都被企业“预订”一空。
【点评】要把职业教育办好,关键是教育质量必须过硬。强调技能教育没错,但改变学生的精气神,让他们自信、守规更为重要。这是职校生追梦的底气,也是职业学校的“金字招牌”。
二问:纸屑因什么而变重?
“地上有一片纸屑,一个脚印,虽然不起眼,但这说明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这是杭州湾职校学生在周记里写下的一句话。多么认真、细致、负责的孩子啊,但又有谁能想到,进校时他却是个典型的“差不多”先生。如今已成为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业务骨干的王辉坦言:“以前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有‘差不多’、‘毛估估’的想法。”但那次值周清扫校园,改变了他做人做事的方式,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杭州湾职校,德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个很虚的词。它围绕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展开,渗透到各种小事与琐事之中。用该校党支部书记谢柏南的话来说就是,“没有生活做基础的德育是死德育”。所以,学校竭力地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可执行化,使其成为一种“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德育。为此,学校还变革原有的值周班制度,实行德育实践活动周。每周轮流安排一个班级,由班主任带领,负责整个校园的洒扫、礼迎与督查。
从那以后,校园里的绿化认养区承包给了每个班级,厕所卫生也通过招标交给学生打扫。教学楼里的垃圾桶索性被移走了,由相关人员负责卫生。王辉看到那么多同学都在用心地清洁校园,连走廊的踢脚线都被擦得亮亮的,他觉得自己太马虎了。那天,他把自己包干的区块拖了一遍又一遍。正是这种干劲打动了企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头3个月,每天从凌晨两点开始干活,别人受不了,而王辉却挺了过来。
“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必须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校领导必须做到。”这是杭州湾职校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学校要求,人人都必须参与学生培养,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学生身心的“养护”责任。他们定期找学生谈话,给家长打电话,找任课教师沟通,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养护”工作做得怎么样,还列入每月实施的绩效考核,而与家长的合作也是考核内容之一。
【点评】纸屑虽轻,却是生活。生活不仅是德育出发的地方,也是德育最终要回归的地方。把责任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教育放进学生的生活,落实落细落微,他们不仅有很好的感悟,也会产生深刻的认同。
三问:小活动怎成大庆典?
如果把一年一度的“孝德之星”评比活动当作杭州湾职校最盛大的庆典,丝毫不为过。每当“孝星”揭晓时,学校的大屏幕便会不停地播报这一喜讯,校广播电视台也会讲述“孝星”们的孝心故事,而宣传窗里则会展示他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先天脑瘫的阮鑫款是学校著名的“励志哥”,2012年时曾获得过这一殊荣。后来,学校将他的故事拍成了微电影《款哥的一天》,让很多人看后热泪盈眶。
此外,杭州湾职校还给每名学生发了两本特殊的德育作业本,一本叫“心律本”,一本叫“修身本”。给父母端一杯茶,替他们洗一次脚,送上一句祝福等都会被记录在册。“摸着爸妈脚底又粗又厚的老茧,心底酸酸的,以后一定要对他们好点。”生平第一次给父母洗了脚的罗文聪坦言,以前总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就在前些天,学校还面向全体学生征集金点子,制定出台了“孝德教育的101个细节”。
把小小的评比活动办成一个盛大的PARTY,请方方面面的人出席,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黄百央说:“生活化的德育要求把握好生活的整体性,就是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尽可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的合力。”去年4月,杭州湾职校与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合作,成立“花季关护工作室”。依托这一平台,利用浙江省心理一级辅导站优势资源,学校构建起全方位的关护网络,也把德育阵地延伸到了校外。
邀请69岁的老奶奶讲“孝德课”、79岁的老爷爷上主题班会课,还组织学生去慰问百岁老人,倾听“家长讲师团”的职业导航报告……黄百央说,教育家黄炎培曾号召“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要把职校生培养成人甚至成才,就要尽可能地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亲情、感恩、回馈等正能量的东西经常“进出”职校,同时告诉全社会职业教育不是“差生集中营”,它也可以成为一块“道德高地”。
【点评】“百善孝为先”,珍惜亲情、懂得感恩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小小的评比必须大张旗鼓地推进,必须走出校园。可能那个最高光的瞬间,会让懵懂的“90后”职校生明白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过。这样的职业教育就不再冰冷,因为它里面有爱、有温度。
本文来源: 教育局
16.12.2014 16:38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回浙江任教
中新网宁波9月10日电(童笑雨 苏钧天)9月1浙江网
意大利前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回浙江任教
中新网宁波9月10日电(童笑雨 苏钧天)9月1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