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一拆”:向“法治”寻答案
法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是百姓心中的幸福憧憬。党的十九大报告,通篇融汇了法治的精神,高频次出现“法治”的词汇。作为法治基层实践的“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恰是在依法治国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启动实施的政府重点工程,成为推动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大平台、活教材、试金石和试验田。
杭州开展“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近五年,全市累计拆违1.1亿余平方米,腾退土地8.6万亩。累计“三改”1.4亿余平方米,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改善了城乡面貌,提升了生活品质。创建“无违建乡镇(街道)”33个、“基本无违建乡镇(街道)”79个、“无违建”县1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5个、先进“无违建”县(市、区)4个,数量居全省之首,实现了推进拆违和确保和谐的双赢局面。
让“三改一拆”在公平正义中生辉,激发百姓虔诚的法律信仰。
法治的要义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没有例外,也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浙江开展“三改一拆”工作,秉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恪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违法建筑,无论涉及政治背景、权力背景、金钱背景还是宗教背景,一律做到依法拆除、坚决拆除。
法律信仰的实质,是它对公平正义理念的真实维护和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首先,它来自内心的公平感,“三改一拆”只有实现实体的公平,才能拆出信任、改出权威、赢得人心。自“三改一拆”开展以来,杭州严格落实公平拆违,做到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先向“硬骨头”开刀,大批老大难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妥善处理。其次,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通过自身的以身作则和诚实守信,更多激起百姓对法律的信仰、对政府的信任、对“三改一拆”的支持。
2017年,杭州开展净化城市“第五立面”的“屋顶违建”专项整治行动。“屋顶违建”由于位置特殊、拆除风险大,被喻为难中之难,全市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先拆、公务人员先拆、违建面积大的先拆”原则和“公平、公正、公开、公示”要求,组织各区、县(市)“透明见亮抓整治、阳光操作抓规范、有规可循抓推进”,用政府公信力赢得市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屋顶违建”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扫清了阻力和障碍,短时间内迅速拆除各类屋顶违建7052处共31.69万平方米。
让“善治”成为执法基本理念,引领社会树立更多善的信心。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以法治推进“三改一拆”,首先要把好立法的“分配正义”关,确保“三改一拆”制度框架的良法之治。杭州市在“三改一拆”推进之初,面临千头万绪的违建问题,注重强化违建源头分类处置,从遵循法律、尊重历史、保障民权出发,加强改拆政策研究,做好违建的分类处置,统一执法标准,坚持公平推进,确保实体上的合理公正。
同时,善治不仅需要顶层的制度设计,更需付诸实践的真诚信念。善治的本意是服务,从根本上讲,政府治理的出发点是让百姓享有更充分的公共物品和更高满足度的公众福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无论是“三改一拆”还是“无违建创建”工作,为民生谋福祉、为社会谋发展是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杭州市开展“三改一拆”以来,自始贯彻“促转型、惠民生、谋发展”的宗旨精神,积极推进拆后土地利用,打造了一大批多层次、多领域的拆后利用亮点项目,大大促进了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丰富了市民生活、增加了市民获得感。全市通过“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行动,腾退土地面积1564.1万平方米,利用土地面积1206.6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77.1%。全市利用拆后土地,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3276万个、健身设施330处、养老设施75处、公共厕所127个,复耕土地300.69万平方米,增加绿化面积163.89万平方米。
当然,善治也闪光在日常的执法细节中。民生的正当性在一切之上,违建执法或带来“创伤”,如何去治愈、抚慰?服务,应作为执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建德大洋镇拆除某违建铁皮棚养殖房时,在面对100多只牲禽的处置问题上,基层干部积极加强善后保障,主动帮助销售,保障了农户的切身利益,也确保了养殖房得以顺利拆除。景区对违建户造成的生计问题,不辞辛劳奔走呼吁,积极安排就业,为被拆户争取保障房安置政策。改拆实践中,有很多这样温暖的执法细节,应有的人性关怀、妥贴的后续照料,正是诸如执法者这些真诚的努力,消除了执法双方的对立和隔阂,成就了困难群众的尊严和幸福,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温暖的力量,唤起他们内心更多善的向往、善的希望和善的信心。
让程序引领执法正义,彰显民主法治科学文明的力量。
程序是什么,它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形而上学,更不是只挂嘴边的装饰口号,“程序是看得见的正义”,“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改一拆”中,各级领导反复强调要依程序拆违:“在拆违过程中要重视采取法律手段,把道理说清,政策讲明,该走的程序走到位,让老百姓心服。”而我们的日常执法,当以超越工具理性的法治坚守,以对程序和权利的充分尊重,去推动全社会从知法守法到真的信法,唤起百姓对法律的普遍信仰。
今年,杭州市“三改一拆”办组织编印了2万余册《政策问答》,分发到各区、县(市),从拆违的法律依据到拆违的社会意义,从违建的认定程序到违建的处置办法等,涵盖涉违处置全部内容,帮助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防违控违工作,赢得对拆违工作的最大支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坚持法治为先有序拆,在集中拆除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张贴宣传单、发送通知书3000余份,营造良好氛围,成立专项工作组,挂出进度表、搭起擂台赛、加密巡查网格,保持历史违建“逐步清零”、新增违建“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第一时间拆除屋顶违建1.92万平方米。
遵循正当程序,不仅是依法推进“三改一拆”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彰显的民主法治、理性科学以及政府文明形象更重要的力量源泉,由此对“三改一拆”产生的推动力量将是根本、长远和全局的。
让现代治理迈开坚实步伐,“改拆”出一条阳光路径。
十九大报告描绘了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蓝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时,化解矛盾冲突的根本之策,恰恰在于尊重民众意愿。具体到“三改一拆”的推进,就是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真善美;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柔性引导,将“改拆”的政府意志化作公民的自觉意愿;拓宽违建治理和项目推进的民主路径,推动违建的基层自治,尝试改拆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实施的民主协商和公众参与,以推进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治理格局的形成。据此,“三改一拆”将不仅“改拆”出城乡面貌的焕然一新,更将“改拆”出一条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文明化的现代治理之路。
西湖区在推进龙坞茶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中,发动干部党员志愿者,一对一、点对点,上门入户拉家常、讲政策、绘远景,确保每个村民都了解、理解、支持龙坞茶镇规划建设,使得龙坞区块11个村短短不到2个月全部完成整村拆违,并做到零补偿、零出警、零上访、零处分、零强拆;下城区在河道整治中,以“民主促民生”,召开沿线涉违居民座谈会,征求房屋整改方案、赢得违建户的衷心支持,为河道整治推进扫清了障碍;拱墅区、西湖区积极推动部分村庄以“村规民约”实施违建自治,区域新违建年发生率下降90%,违建现象明显改观;风景区组建社区城市管理综合服务队和“护景使者”队伍、义务参与景区管理,架起了执法和民众沟通的桥梁,全年“护景使者”参与防控宣传、劝导、文书送达见证等百余次,城市管理综合服务队发现制止的违建占20%以上,成为名胜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三改一拆”开展以来,全市积极推进违建治理的公众参与行动;设立专项资金,全面实施违建的有奖举报制度;将宣传工作与日常协调沟通相结合,做到耐心听取意见、诚心交换意见,得到当事人最大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后自拆、帮拆违建占全部拆违量的90%以上。
“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必须考虑如何去回应基层民众的个体意识觉醒、丰富更多的民主形式、拓开更大的民主空间,鼓励他们以一个现代公民的姿态,去参与、去建设大家的共有家园,从而让这条违建治理城市建设的民主路径,更多阳光,更加宽广。(作者系杭州市政府督查违法建筑办公室 赵斌 王蕾 编辑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