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幢苏式建筑,几段多彩往事

02.02.2016  12:25

    浙江在线02月02日讯   (钱江晚报特约记者 葛跃进/见习记者 陆欣) 一座城市的建筑,总是会留有历史的印记。比如沿海的宁波、上海等地,多是时髦的西洋建筑。金华这座地处浙江省中部的城市,在建国初期,受学习苏联风潮影响,仿造苏式建筑有不少。

  至今,浙江师范大学还保留了多幢苏式建筑,其中三幢颇有代表性。

  1982年以前,这些苏式建筑属于金华二中,这所学校,曾被叶圣陶誉为“集美第二”。

  198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文件,决定“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并入浙江师范学院,金华二中作为浙师院附中,由浙师院统一领导”。

  这一次合并,金华二中的校园,也被划入了浙江师范学院。

  1985年,浙江师范学院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

  “一进校园,就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幢幢民族形式的精巧楼房,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风格别致的园林之中。整齐的绿篱,苍劲的松柏,还有婀娜多姿的垂柳、翠竹,以及各种各样的果树花卉,因地制宜地簇拥着各自的房舍、道路和花坛。远远望去,绿荫丛中出现的几片青砖红瓦,令人有如进入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之感。”原浙师大校长骆祥发曾在金华二中当老师,在《师大往事》中,他曾这样回忆到。

   红楼叶圣陶曾在这里演讲

  1953年,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在金华新建一所仿苏联式的现代完全中学,即金华二中。红楼就是当时二中校园内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它采用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1953年开始动工,1954年12月完工。

  1957年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来到金华,游览了金华北山的双龙洞后,写下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段历史,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还有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很少人知道,从双龙洞出来后的叶圣陶,曾来到二中,在当时的办公室大楼,也就是现在的红楼阳台上,发表了演说。

  “我站在阳台正下方,仰头看见叶老的脸。”1944年出生的李元,在金华二中上了初中、高中,并在1973年~2005年,在金华二中当老师。见到叶圣陶的那年,他12岁,是金华二中初中部一年级的学生。

  李元说,从那时起,他一直按照叶老的说法,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直到现在,依旧每天读书、看报和写作。他在自己的生活散文集萃《我的百草园》中写到:“学生学生,就是要学自己生疏的东西。

  除了叶圣陶,红楼还给李元留下了其他记忆。

  “当时,红楼里有我们的化学生物实验室。每两位学生配备了一台显微镜。”李元说,红楼里还有各种标本,其中有只金钱豹的标本极为珍贵,“它还是金华北山上发现的呢。

   黄楼严谨校风曾在这里发扬

  在红楼的东侧,还留有一幢长方形的建筑,与红楼的大红色窗子相对应,这幢到处都是黄色窗门的大楼,就叫做黄楼。

  以前,它叫东教室,是二中的高中部。学生们非常幸运,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位学生都有一整套属于自己的课桌椅,材质是昂贵的樟木。

  “那时的晚自习真的是鸦雀无声,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学生说话。”什么叫做严谨的校风?李元说,黄楼里就是典范,“从来到这里开始,大家就自觉严格执行。

  桌椅无刻画,门窗无破损,花木无攀折,校园无垢迹,处处窗明几净,整洁如新……李元回忆,当时学校曾做过一个统计,1954年进校的那届学生,6年下来,所有教室墙面上没有一处刻画,没有打碎过一块玻璃。

  这幢楼对于李元来说,也具有特别的意义。1962年,他以全校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华东师大。

   医务室曾像一个小型医院

  在校园的西北角,有一幢小房子。这幢房子靠近师大著名的情人坡,曾经,它是老二中的医务室。

  “说是医务室,它更像一个小型的医院。”李元说,这里曾有三间病房,同学们可以边住院边学习,“我有个同学得了肝炎,就在这里住院过。

  在李元记忆中,医务室里的主治大夫,毕业于国立医科大学,是个全科大夫。医务室里医疗器械配备很齐全,“可以照X光,透视肺部,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现在,医务室已经变成了美术学院的教室。屋顶的十字架被一颗五角星所覆盖。天气好的时候,学校附近的老猫会慢悠悠的晃过来,爬上窗台,晒晒太阳,似乎在倾听老房的那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