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沪深股市何去何从?三位业内行家分析今年资本市场三大敏感问题
长阴开盘。2016年国内证券市场首个交易周,熔断机制正式实施,四个交易日四次触发熔断。投资者不但再次重温千股跌停,还承受着流动性“猝死”的恐慌。而熔断机制被执行4个交易日后,即被证监会暂停,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短命”的政策。
同时,国内证券市场改革大幕也就此开启。新股发行新制度从1月1日起全面施行,以缓解“资本抽血”效应和强化信息披露监管。注册制改革授权决定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从3月1日起施行,把A股发行交给市场,限制了权力边界。
1月7日,证监会发布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政策落地是利好还是利空?风云变幻、异常波动的开年走势,使新一年的股票市场蒙上了一层波诡云谲的面纱。
同时,CPI波动背后的经济宏观背景和财政政策,加之证券交易印花税上收的征管改革,更刺激着每一位投资者分析判断的敏感神经。
一问
救市与整肃
如何影响证券市场?
主持人:注册制使A股向价值投资方向发展,其中之一的成效预期是改变打新股中的市场投机行为,避免新股发行被过度炒作。注册制的到来,对于面临退市风险的上市壳资源有什么影响,能否带来新一年证券市场的活跃?
徐旭青:此前我国特定的证券市场审核模式及流程,造成企业上市资源稀缺,直接导致了独特的壳资源价值的存在。从长远看,注册制的实施促进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大量优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从而利于市场回归价值投资的本质。客观上会形成壳资源的价值相对降低,二级市场上短期套利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但由于市场和监管机构消化已申请上市和大量后备上市的企业仍需较长时间,因此壳资源的价值只能说是逐步下行。
主持人:今年的证券市场开门迎来的是决策部门加速变革,不禁令人联想到10年前的券商综合治理期。那么,现在的综合治理与10年前的证券行业治理有何异同?
范寅:10年前的证券行业治理中,监管层推出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有效区分了券商的风险。此外,重要的是出台了与第三方存管制度以及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相关的若干文件,初步搭建了控制行业风险、保障规范性运行的基本框架。2015年以来的综合治理,是在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市场进入疯狂牛市的背景下实行的,一系列的降杠杆措施,诸如伞形结构化融资、第三方接口HOMES系统、两融杠杆比例过高等,都是为了促使火热的市场回归理性,随后才延续救市浪潮,反映出2015年以来的治理比十年前的治理更有血有肉。之后的熔断机制、注册制改革、新股申购制度改革等,也只有在一个不浮躁、低杠杆的健康理性市场中才有可能真正落地开花。
主持人:注册制的推行后续也会伴随着《证券法》的修订。哪些相应后续配套机制是现行证券市场发展中所亟需的?
徐旭青: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法制改革,未来必然在资本市场领域会有大量的配套机制的实施,这不仅仅是因为注册制的实施导致,但注册制的实施也是其中相当的一部分。事实上,退市机制在目前也是存在的。个人认为,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加强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机制,推行发行失败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与衔接、严格退市制度,增加监管人员的执法手段以及对监管人员的制约机制,证券从业人员违规违法执业导致投资者损失的相关赔偿机制,完善市场定价及发行机制,配套投资者集体诉讼机制等,都是接下来市场健康发展所需要的。
二问
A股市场2016年将有怎样的走势?
主持人:与现行的核准制相比,注册制实施后,证监会的工作重心由对拟上市公司的资质审查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交易所只核实申请财务报表等关键指标的真实有效,拟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和能否获得融资,全部交给市场和投资者,可否理解为企业今年上市融资的一大利好?
徐旭青:注册制并不改变目前企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实质条件要求。理论上,在注册制下能够IPO的企业在核准制下同样也能够IPO。注册制实施后更值得注意的,是行政机构对市场行为的监管方式的改变。也就是说,注册制下的IPO,要求的是对申请企业和中介机构更为完整、准确、无遗漏的信息披露,以便让市场决定企业能否IPO以及发行股票的价格。客观上讲,由于排除行政机构在审核中的人为因素,注册制的实施对于真正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确实是个利好;但对于并不符合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实质条件的公司,注册制的实施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便利。
主持人:综合背景下,结合2015年的股市走势,2016年股市会何去何从,近期对于投资者资产配置有什么建议?
范寅:2016年的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后,市场估值将会出现两级分化,高的估值和低的估值同时存在。就投资者心态而言,更是进入一种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时期。如果说2015年是一场充满悲欢离合、惊心动魄的大戏,不妨说2016年的股市将打响一场拉锯战。首先,中国经济大概率将于2016年见底,市场将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进行修复。其次,2016年楼市的扑朔迷离也将引发A股的不确定性,蓄水池从股市到楼市都是弥漫在投资者眼前的硝烟。其三,2015年暴跌之后真正价值型公司开始浮出水面,低估值高分红行业如地产、银行等都迎来良好的建仓机会。从春季行情来看,高弹性+高股息的行业已经受益,短期的方向还是聚焦于此,诸如军工、地产、金融等领域值得关注。互联网的春天是否依旧春光明媚,或许要看具体行业和公司标的。可以确信的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传媒+体育产业依然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赵琦 编辑: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