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已经有段时间了,到底要不要第二个孩子,相信还有很多家庭为此纠结不已,个别家庭因为夫妇双方观点对立,甚至因此闹出了感情危机。近日,永嘉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导致夫妻双方闹起离婚的直接原因正是二孩政策。因为女方不愿再生育,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要求离婚。
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夫妻双方最终以调解离婚收场。
是否生育二孩导致肢体冲突
阿李和琳子(皆为化名)通过自由恋爱在一起,双方感情一直很好。2007年,双方结婚,之后生了一个女儿。女儿乖巧懂事,一家子生活幸福美满。但是,阿李的家人,总是在两人耳边“吹风”,要不再生个孩子吧。
实际上,琳子内心也清楚,阿李家三代均只有一个儿子,一定是想让她再生个儿子。不过阿李和琳子两人都在公职单位上班,政策上不允许,阿李的家人也拿他们没辙。
2015年10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消息传出。一时间,全国到处都是关于二孩的话题。彼时,阿李36岁,琳子33岁,还没错过生育的黄金期。得知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阿李家人高兴坏了,急忙筹划着做思想工作让琳子为他们家续香火。
可是对于再生育,琳子却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家庭收入难以支撑两个孩子的抚养费,如果一旦生育二孩,生活质量必将急剧下降,而且如果第二个孩子还是女孩,势必无法让阿李家人满意。为此,琳子坚决反对再生育。
而这个时候,阿李却难以抗拒家人的压力,他也一门心思希望琳子再生一个。在苦口婆心劝说妻子无效后,阿李和琳子两人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上升到肢体冲突。
发生肢体冲突后,琳子索性住到了娘家,两人开始分居生活。
“你现在可以找别的女人生了”
这一“分居”,让阿李希望与琳子生育二孩的念想彻底没了实现的可能。
在距离双方分居一个来月后,阿李一纸诉状将琳子告上了法院,直接提出要求离婚。
“离婚的理由各种各样,但我们还是第一次受理因为生育二孩问题导致离婚的案件。”审理此案的法官感叹不已。
考虑到夫妻感情不存在根本性问题,法官于是做起了和事佬。法官一边做阿李的工作:是否生育二孩,女方有自由选择权。但阿李还是坚持,不过他补充说,只要琳子肯生,无论生男还是生女都没有关系。另一边,法官又做琳子的工作。可琳子的态度很坚决,她不同意再生,第一,多一个孩子,生活品质将严重受影响;第二,男方家里嘴上说男女都可以,可谁都清楚他们内心想要男孩,万一生出的是女孩呢。
最终,近10年的夫妻感情,敌不过二孩政策出台的几个月时间。
近日,双方最终以调解离婚收场,女儿归阿李抚养,琳子不需要承担抚养费,各自名下的车子归各自所有,另外其他财产折价给女方,股票等归男方。
分手现场,双方都比较平静。不过,琳子还是情绪低落地对阿李说:“你现在可以再找个女人给你生儿子了。”
仅三成一孩家庭愿生二孩
根据我市各县(市、区)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全面两孩”放开后,我市当月生育登记服务卡发放9056张。其中苍南2556张,乐清1387张,瑞安1114张,分居第一、二、三名。与此同时,洞头区最少为164张,鹿城区734张。
既然“全面两孩”的政策已经落地,那么温州育龄妇女们究竟愿不愿意生呢?
2015年12月初,市卫计委对我市20-44周岁已有一孩的育龄妇女进行过1%的生育意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再生育的34.33%,不再生育的45.24%,还在纠结的为20.43%。在愿意再生育的妇女中,20-29周岁育龄妇女的再生育意愿最高为52.5%;30-34周岁育龄妇女再生育意愿42.8%,35-39周岁育龄妇女再生育意愿23.5%;40-44周岁育龄妇女再生育意愿仅7%。
陈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她的婆婆曾多次有意无意提起,最好生两个孩子。可自从陈女士第一胎生下男孩子后,她的婆婆便再也没有提及生育二胎一事。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项是,此次市卫计委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所有调查样本中,已有一男孩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为28.3%,远低于已有一女孩的育龄妇女45.3%的生育意愿。
对于是否生育二孩,无论“赞生派”还是“反生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大堆理由。
“反生派”李先生认为,财力是很重要的一环,重要性甚至要压倒养育所付出的时间及精力。生了孩子未必能养得起孩子。大部分孩子从出生起就要喝奶粉、用尿不湿,国产奶粉是万万不敢信任的,进口奶粉一罐平均200元,一个月4~5罐,连续吃三年多少钱?除了奶粉尿不湿,再长大一点,要开始添加辅食了,要开始生病了——这又是一个煎熬的过程。紧接着,有上学学区问题。
“我是不想生了。生孩子那么痛苦,想想都害怕,上次剖宫产留下的创口还没完全恢复。”张女士告诉记者,有了第一胎的痛苦经历后,她对再生育一个孩子十分抵触。再加上自己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再生一个孩子不知又会被耽搁几年。
也有人担心,本来已经有一个孩子了,再生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难免受冷落,毕竟多一个孩子后精力肯定会分散。
“最起码将来有什么事情,两个孩子相互商量一下,照顾一下。”市民李女士认为,毕竟作为父母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而在他们老去时,兄弟姐妹间可以相互照应。她有次住院时,看到那些独生子女又上班又带孩子,还不得不照顾医院里生病的老人,觉得这些独生子女的夫妻生活真是累。
“只生一个孩子,万一孩子长大成人突然出现意外呢?”市民陈先生认为,生育两个孩子是最起码的。
至于可能面临的经济压力,陈先生称,他的父亲,兄弟姐妹有七个,听他父亲讲小时候家里十分困难,不过现在父亲的几个兄弟姐妹都十分有出息,因此经济压力并非理由。作者:戚祥浩 通讯员 陈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