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管道3万公里受益农户450万户

27.10.2016  20:08

   浙江在线10月2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施力维 钱祎) 今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泛亚和太平洋地区农村供水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世界银行特邀浙江省作为世行贷款项目中国农村治水的典型示范,做了专题报告。浙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饮水工程,不仅是农村治水的全国典范,也成为全球破解农村治水难题的项目样板。

  2014年以来,浙江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今年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工作计划的收官之年。截至目前,建立污水处理终端10万个,铺设管道近3万公里,总长度可绕赤道大半圈;治理村庄两万多个,受益农户450万户,全省覆盖率达八成,原本“污水靠蒸发,垃圾随风刮”的乡村,大多告别了污水直排历史。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治污水的基础性工作,“治污之要,在于农村”已成共识。而农村治污难,难在地域环境复杂,运维管理艰巨,农民习惯难改。通过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倒逼农村建设、管理和生活方式转型升级,成为浙江破解农村治污难的关键之策。

  强基础 因地制宜建管网

  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普宁村以牡丹花闻名,村内环境宜人。开展“五水共治”以来,这个位于平原水乡的美丽乡村变得更加清丽。10月21日,前来考察的省政协委员对普宁村内的两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进口净化槽”和“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反应器”交口称赞。这两个污水处理终端,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处理后的出水灌溉农田、浇牡丹花都没问题。”村干部介绍,之前村里因为地域面积大,农户居住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不彻底导致河水污浊,严重阻碍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当地治水办根据普宁村庄分布特点,因地制宜设计了集中式截污纳管和分散式处理两套方式。集中式截污纳管有4个点,每个点处理相对集中的40户农户排出的生活污水。对于居住相对分散的农户,则采用分散式处理方式,在庭院或周边闲散地建一个净化器和一个化粪池。这两种方式,不仅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新建的人工湿地还成了小公园,使治污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美化了整体环境。

  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基础在于隐藏在地下的近3万公里长的管网。“把工程当作自家房子装修一样来做。”这是浙江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的一条标准。平原地区管网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通过电力、太阳能等供能,进行一体化处理。而在山区村庄,管网铺设因势利导,通过高度落差提供的势能,将农户的生活污水集中纳入到厌氧污水处理终端,再配合人工湿地净化水质。

  省农办副主任严杰介绍,我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庄一律纳管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地理位置偏远的村庄,采取自建集中型、区域型、联户型、单户型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进行分块分片处理。

  补短板 三方运维巧治水

  目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两年来已有近10万个处理终端建成并投入运行。农村治污“三分建、七分管”,让这些花了大量资金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持续发挥效果,是农村治污的首要任务。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建成的农村治污设施晒太阳、没人管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山区村因为资金缺乏等原因,管理运维缺失,治污设施成了摆设,人工湿地成了菜地。还有一些村,管网破损后无人修补,雨污混流严重,不仅导致治污设施无法处理,还会对终端造成损害。

  长效管理难题如何破解?我省出台“五位一体”管理办法,要求各县(市、区)建立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在“五位一体”管理体系中,物联网技术是其中的大脑。走进德清县农村污水治理智慧平台运维中心,全县近2000个处理终端均可呈现在大屏幕上。点开其中一个村污水处理站点,该站点的进水情况、出水水质、各处理环节开关是否开启均清晰可见。“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监控平台都会报警,工作人员在运维中心可以进行远程操作,还能在半小时内前往报警地点查看情况。”工作人员介绍。

  地上终端有人管,地下管网有人查。在绍兴柯桥区,管网运维人员每天为污水治理系统做“体检”。管道内窥检测机器人像做“肠镜”一样,使管网内部情况清晰显现,让维护更专业、精准。

  “每米管网、每个泵站、每个窨井,都在监管之中。”负责第三方运维的柯桥排水公司,还自主研发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简单便捷、易于维护。

  抓源头 村民自觉治污水

  终端设施纳入监控,中间管网有人维护,但源头污水能否得到纳管处理,最终靠的是村民自觉。

  要改变的,不仅是低小散的生产经营方式,还有环保意识差、人畜禽混居、污水随意排等现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需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在安吉县天荒坪镇西鹤村,过去村里的鱼塘、道路、村角常见到垃圾。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环境卫生好了,村里利用生态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少农户开起了农家乐。而一套日处理40吨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设备,为发展乡村旅游留足了生态空间。

  薛下庄村是浦江首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这里的村民不仅垃圾分类做得好,污水也分类明晰,每家外墙贴着蓝色标牌,“雨水管”“洗涤管”“厨污管”“厕污管”一目了然。“雨水管”的水和溪水汇合,其他管道里的水则汇集到村口,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再流经湿地公园排入江中。

  在浦江,村民们还参与治污设施建设、运维全过程,当起“专业保姆”,在规划、设计、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发挥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