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带出“湘湖龙娃”

21.12.2015  13:37

七旬老人带出“湘湖龙娃
民间艺人校园传艺 七星舞龙薪火传承

  十多个舞龙少年,在一位七旬老人的指引下,练习翻滚、跳跃、“拗造型”,孩子们年纪很小,却也将一条龙舞得虎虎生风、变幻多端……在七星中心小学、七星中学,这一幕每星期都会发生,师生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舞龙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校园生活的一部分。都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境,近两年,七星舞龙已然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传承之路。日前记者走近七星舞龙,感受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的生命力。

  “梯队式”培养“湘湖龙娃

  中午的阳光很暖和,七星中心小学“湘湖龙娃”的训练开始了:只见舞龙组、舞狮组、锣鼓组的孩子们迅速集结,指导老师一声令下,锣鼓组立即给出热烈的节奏,开场节奏一停,执掌龙珠的小队员立即跑到场地中间,从龙头到龙尾的小朋友一阵小跑出场,按照老师指引,就着锣鼓节奏摆出各式各样的造型,突然锣鼓大振,换4只“狮子”为焦点,狮头摇头晃脑,狮尾亦步亦趋,真是又活泼又威风。

  12岁的张建豪小朋友是该小学六年级学生,他是“龙尾”,个头比其他小朋友小一点,动作可灵活了。训练场上,这样的小队员有30多个。“队员年龄在10岁至12岁之间,大多为五六年级学生。”七星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湘湖龙娃”舞龙队成立于2013年3月,去年下半年,在舞龙中加了舞狮表演,为了保证队伍不“断层”,实行“梯队式”培养,每年吸纳一批新队员,至今已训练了三批,确保不断有新队员补充到“湘湖龙娃”队伍当中。

  这样的训练,七星中心小学利用中午或下午放学后等课余时间,每周开展一到两次,孩子们练习半年左右就可登台表演。作为该校一项特色项目,舞龙队以兴趣班形式开展,但不向队员收任何费用,该校还将“湘湖龙娃”培育工程列入了学科发展规划,确保七星舞龙的火种一直流传。

  记者还了解到,在七星中心小学建起“湘湖龙娃”队伍后,七星中学也成立了龙狮队,有20多名队员。

  七旬民间艺人入校“师带徒

  “七星舞龙是嘉兴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一辈嘉兴人无人不知。过去在博山村、高丰村等村落舞龙文化十分兴盛,村民大多会舞,但在传承中也有过一段‘中空期’,现在当年那些舞龙的人都老了,舞不动了。”七星街道文体站站长张明华介绍。那么,当下七星中心小学和七星中学的舞龙队又是怎么培育起来的呢?这还要从民间艺人周海根说起。

  周海根今年70岁,高丰村人,是浙江省评选的第一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年轻时就是活跃的文艺骨干,对本地舞龙舞狮很有领会,20年前的嘉兴第八毛纺厂成立了舞龙队,请专业的老师傅进行训练,把当时作为助手的周海根带了出来。2010年,当时的七星镇开始重振舞龙文化,访到了周海根,邀请他“出山”,起初是挑选几个人进行训练,自2013年起,他便一直担任七星中心小学和七星中学的指导老师。考虑到周海根年事已高,两个学校又为他找了几名体育老师当助手,现在几位体育老师也基本掌握了七星舞龙的“套路”,文化传承所需的“师资力量”也壮大了起来。

  传授成果如何?七星舞龙“娃娃军团”绝对光荣,在今年南湖区十大文体联赛舞龙大赛上,“湘湖龙娃”舞龙队获金奖第一名。2014年初,央视来嘉兴选拔《我要上春晚》节目,“湘湖龙娃”获嘉兴地区青少年组第一名。

  “如今,七星街道共有10多支舞龙舞狮队,仅湘南社区就有7支。”张明华告诉记者,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和中小学舞龙队伍的培育,七星舞龙文化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