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一条渠幸福全村人 缙云百年古堰润泽千亩良田
村民王祝琴正在长兰堰边洗衣服。梁国瑞摄
浙江日报缙云12月30日电 “长兰堰的水终于活了,几十年没这样清澈过!”缙云县东方镇长兰村,66岁的村民徐章林抬着一个旧木柜,来到石阶下的埠头清洗。一米多高的木柜子被按入水中,随即又浮上水面,“底下没淤泥,随便怎么搅,水都不会浑浊。”
位于好溪南侧的长兰堰,是一条人工水渠,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水渠引溪水入村,用于生活、灌溉,润泽了数个村庄、千亩良田。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缺乏疏浚管理,长兰堰淤积严重,垃圾填塞,成了一条臭水沟。
近日,记者来到长兰村,又看到这条百年古渠活水奔流,村民们纷纷讲述着“治好一条渠,乐了全村人”的故事。
问题村里臭水沟
冬日午后,记者沿着长兰堰漫步,眼前这条人工水渠只有1米多宽,但因借地势修筑,水流湍急,清澈的溪水带着少许落叶,急速从东往西奔流。
紧邻水渠,是一排石砌的老房子。这几十户傍渠筑居的村民,已经恢复了村庄原有的生活习惯,家家户户的后门,都有一个条石砌筑的埠头,洗衣、洗菜,都在长兰堰上。
“半年前,哪敢在这里洗衣服?水底淤泥有半米多深,岸边、水里都是垃圾,夏天全是蚊子、苍蝇。”65岁的王祝琴一边在埠头上捶洗衣服,一边讲述着村庄半年多来的变化。
埠头不远处,是村民胡惠珍家的3间石头房子,石墙外边是一片长条形的绿化带。“原先没有绿化带,只有几个露天粪坑,一年到头不敢开窗户。”胡惠珍说,窗外是粪坑,后门是臭水沟,她被臭气“围困”了几十年,“一下暴雨就会发大水,房间里都是臭味。不喜欢又能咋样?得学会习惯。”
村民的无奈,背后是长兰村此前的问题重重。“以前是有名的‘问题村’,环境不好、打架纠纷、村内矛盾,村里样样工作都排在全镇最后。”徐章林说,以前,只要村里来了干部,村民就会追着反映问题。
治水破冰换新颜
今年3月初,村里决定整治长兰堰。刚上任一个多月的村干部,心里对整治工作很没底。意外的是,这一次几乎没有村民站出来反对。
作出决定的第二天,镇、村干部就卷起裤脚,跳进了臭水沟,铲杂草、清淤泥。和预料的一样,有村民宣称“样子货,长不了。”
过了几天,看着小半截的长兰堰垃圾少了,有村民开始“闲逛”过来,和埋头清理垃圾的干部打招呼,有说有笑地聊上几句。
再过几天,淤泥少了,溪水深了,一些村民开始站在岸上搭把手,第一次和村干部们站在了一起。到了“活水进村”项目开工当天,不少村民都来现场义务帮工。
“治水是为大伙做事,无论之前有多少不满,大家都不会反对。”为了让长兰堰清流重现,更多的村民开始自发参与:经费不够,村民不计报酬,主动分段包干;人力不足,一群叔叔伯伯拿锹提桶一干就是3个月;物料欠缺,家里有漂亮条石的,自己抬了过来,还自发到河边挑拣鹅卵石……
随后,村民自行拆除了200多个露天粪坑和猪圈,移来自家院子里的樟树、茶树。短短3个月里,水渠清淤筑坎、鹅卵石砌花坛、空地“见缝插绿”,村庄开始展露新颜。村民纷纷感慨“家在花园中”。
清水门庭画中行
清水绕门庭,人在画中行。
臭了几十年的长兰堰能治好,长兰村的村容村貌能不能比别的村更漂亮?治好了门前水渠,长兰村的村民们,开始期盼更美好的家园。
长兰堰入村处,本是成片的违法建筑,拆出来的空地,如今已经绿树成荫、芳草萋萋,一条石砌小路蜿蜒其间。“我们把地平整了一下,村民们把自家的树木、花草移植过来,没花多少钱就建成了这个公园。”村支书徐春龙说。
在东湖自然村,村民杨伟峰正和泥水工一起搅拌混凝土;一旁的工地上,房屋的地基已经基本浇筑完毕。“这里原先是两层半的老房子,村里说要在边上建公园,让我改造老房外立面,我干脆拆了重建,这样不是更漂亮、更气派吗?”
杨伟峰的房子边上,是村里的樟树林,几棵百年树龄的大樟树围聚在一起,绿荫蔽日,树下已经安装了不少健身设施。今后,这里将是村民健身休闲的村中公园。
村北的好溪边上,全新的防洪堤已经修筑完毕,堤岸上整齐铺设了透水地砖,成片的行道树和绿化带一字铺开。杨伟峰已经按捺不住憧憬来年的风景:“到时候,可以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耍,也可以到堤岸上散步。背靠好山好水,村庄应该像画一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