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到底,造就江南“绿富美”

28.02.2016  10:40

一张蓝图绘到底,造就江南“绿富美” ——浙江开化“多规合一”试点啼声初试 来源: 新华社 记者冯源

  在钱塘江的发源地开化县,许多人都会饶有兴致地向外来的客人介绍当地特有的青蛳,这种外壳黑长、肉质灰绿的贝类动物只能在当地溪涧的清水中生存,成为检验当地生态的“活标本”。

  一江清水送下游,多年以来始终是开化人民的承诺和担当。2015年,当地又交出了一份优良的生态答卷:县城空气优良率达到99.4%,流出开化的“出境水”中,I类和II类水的占比达到98.3%,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7%。PM2.5浓度每立方米26微克,比上年下降10.3%。

  与此同时,当地的经济综合实力也在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44%,突破10亿元。全县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2%和21.5%,在2015年达到689.79万人次和42.67亿元。2015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61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24元。

  如何把环境生态的“绿名片”化作统筹发展的“金名片”?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说,开化是“多规合一”试点市县之一,也是全国国家公园试点县之一,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开化成为“绿富美”的关键。

  2014年8月,开化县启动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当时,与其他地方一样,当地的规划也存在着内容交叉、定位不清等问题。就拿测绘坐标系来说,有的部门使用的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有的部门使用的是1980年西安坐标系,之间需要转换。而同一块地块在不同的规划中也常有不同的土地性质,要协调这样的争议,起码要一两年的时间。

  而“多规合一”试点正是要解决市县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从而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改革政府规划体制,为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建立重要基础,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

  开化县在试点工作中,围绕规划体系、空间布局、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等“六个统一”为核心内容,结合“一本规划”,联动开展国家公园体制、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等5项国家级试点。在《开化县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有60%的专项规划被精简。不同的坐标数据系也被统一到我国最新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而建制镇规划也被纳入县域总规划范畴,改变了单独规划的传统方式。

  通过“多规合一”试点,开化县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公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县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农林区和产城集聚区,分别占到县域面积的50.81%、41.12%和8.07%,同时还划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这就意味着全县90%的县域面积用于保护生态,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而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将集聚在余下的10%。为此,当地要淘汰搬迁企业123家,生态移民1万人。

  而根据各类规划指标体系不对接、基础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开化县制定了包括经济转型、空间集约、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四大类17个各部门共同认可的核心目标及指标,并重点就人口规模、建设用地、城镇化水平等指标,形成了统一的基础数据。通过公共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开化县还实现了规划编制审批、项目用地选址、环境影响评估等空间信息跨部门共建共用,再造了审批流程,时效提升70%以上。

  为了改变“政出多门”的规划弊端,全县还探索构建统一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县规划委员会,负责规划的立项管理、统筹协调、审议发布、监督实施和评估修订等工作,否决规划立项申请35项,协调对接各类规划15个,审议城乡和土地利用规划矛盾图斑1800余处。

  在“规划+生态”的优势引领下,各类生态、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纷纷落地开花。2015年,全县共有105个重点项目开工复工,完成投资88.25亿元。目前,全县已经有1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和2个3A级景区,还有10个行政村启动了3A级景区村建设。

  在按3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齐溪镇龙门村,村民余广群办起的“地字七号”龙门客栈平均一天要接待30多位客人。他告诉记者,他家两兄弟比邻而居,原本也都在温州打工,“我当时叫大哥回来一起开农家乐,他还不肯,现在他也要办农家乐了。”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阮胜)

版权声明

凡注有衢州日报、衢州晚报、掌上衢州或衢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独家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为"衢报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