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城的文明之旅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底座。
一个城市既需要水泥堆砌的物质繁华,也需要书籍培植的人文气韵,更需要文明塑造的精神高度。
全国文明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全面评价一座城市的崇高荣誉,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
2015年2月28日,临海获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提名;2016年12月2日,临海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2017年,临海将全力以赴迎接评选。
有着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临海,素有“小邹鲁”和“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美誉。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街道上,各行其道的车辆多了,乱穿马路的行人少了;市场里,规范经营的商家多了,随意占道的摊贩少了;机关内,服务优良的笑脸多了,懒惰懈怠的状态少了……
“对于临海来说,创建文明城市决不仅仅是为了争一项荣誉、夺一块奖牌,而是真正要让城市的品质进一步提升,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临海市委主要领导激情昂扬地说。
志愿服务,扎根古城大地
“请前面的病友让一下。”6月18日上午10时,一群身穿红色马甲的机关党员志愿者,正用轮椅车护送行动不便的病患去门诊检查。这是临海市直属机关党工委组织机关党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台州医院为病患服务的一个镜头。
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基础性工作,临海市将全市19个镇(街道)划分为46个网格,由市四套班子成员、镇(街道)班子联系到网格,形成了市、镇街、村居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全域共建格局。
在城区,每天早上7点30分至8点30分、下午5点至6点,市区的72个主要路口,都能见到来自临海各级党政机关的志愿者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将肩负责任,切实履职,为市民的文明出行树立典范。
在农村,临海987个村党组织、3万多名农村党员,依托“主题党日”活动,积极投入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剿灭劣Ⅴ类水、文明劝导等创建行动一线。他们进村入户、走街串巷,宣传文明精神,开展文明劝导,号召文明出行。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创建过程中,临海全市2581个党支部,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主力军,实现了创建区域和领域全覆盖。
活跃在创建一线的,不只是党员志愿者,还有义工、企业职工、个体户、新临海人等。3月26日,为积极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广大市民环保意识,共青团临海市委组织开展了“弹指间展素质”环保志愿活动,40余名志愿者们分成4支志愿小分队,走上街头,对城区各个主要道路开展了环卫保洁、清理垃圾杂物、清理小广告等志愿服务活动。一路上,志愿者们一手拎着垃圾袋,一手拿着钳子,仔细巡查,大路边、人行道、花丛中、树底下,不放过一处死角。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市民展示了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到了闯关冲刺的关键阶段。5月4日上午,临海举行千名志愿者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和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未来三个月,志愿者将深入到各相关点位、重点区域和相关场所,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停车引导、环境清洁美化、爱心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在志愿者的引领下,而今的临海,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文明之花”遍开古城。共青团临海市委副书记王美青说,依托“时间银行”临海志愿管理系统,临海共有注册志愿者1万余人,他们将通过文明劝导志愿队、平安大巡防志愿队、“河小二”青春护河队、青春“益”路行志愿服务队等专项队伍,投身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
文明创建,德润古城人心
志愿者服务,只是临海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个生动实例。对于临海这个以“活力、品质、幸福”为形象词的中国宜居城市,通过创建活动,实现“环境优、秩序优、服务优”的“三优”是最终目标。
家住临海紫阳街附近的刘阿姨最近发现,整条紫阳街变得越发干净整洁,原本乱窜的电瓶车和随处乱摆的小摊贩都消失不见了。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该市6月1日开始对紫阳街、西门街等“台州府城”景区内老街实行的“禁车令”。
“我们不仅要在市容市貌、道路设施等硬件设施上加快提升,也要在公共服务等软件水平上迎头赶上。”临海市政府主要领导表示,为了积极响应市民呼声,临海将“最多跑一次”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公布市级部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948项,零上门事项104项。
在狠抓政府服务的同时,临海还着力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领域的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短板。未来几年,临海将兴建(迁建)学校11所、医院12家,以及一批“和合书院”,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临海市民享有优质的科教文卫资源提供充分保障。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的全面“大考”。对于正在转型发展的临海来说,则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不仅是建设“幸福临海”“美丽临海”的现实所需,更是着眼未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培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选择。
今年以来,临海市委、市政府以“百大项目、百团攻坚”行动为抓手,着力推进重点区块建设,不断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交通治堵”等重点工作,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得到质的提升。
创建文明城市,创的是文明,建的是城市,提的是素质,带来的是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素质的双重提升。
在临海,“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早已浸入城市的骨髓,成为城市的灵魂。
首届浙江省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论坛暨台州府城墙毅行活动在临海举行
近两天的临海,气氛格外火热,浙江省各地志愿服务分管负责人和志愿者代表、高校和企业志愿者代表、专家学者在这里相聚,共赴浙江省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论坛,畅想未来、交流心得。
追寻志愿服务的“标杆”,很多人会将目光瞄准“杭州、宁波……”6月23日,首届浙江省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论坛选择在临海举行,这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蕴、江南名城秀丽山水、现代城市文明发展为一体的古城新市,开始显山露水,展示出浙江的志愿服务底蕴。
临海延续了千年台州府的历史文脉,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以临海在线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在志愿服务机制创新和信息化发展上极富先行举措。
2004年,被互联网“点亮”的志愿服务开始在临海在线论坛生根发芽。通过论坛征集的旧服装开始翻山越岭递送到西部山区,“青苗计划”义演义卖筹善款为学校提供“爱心午餐”,律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为临海市广大网友和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法律帮助。
志愿服务是衡量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这条主线;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目之所及临海这片大地,人们践行着无私的志愿服务,传唱着感人至深的“最美”故事,践行着真善美的文明行为,传承着平实质朴的乡土民风,共建与己休戚相关的文明城市。
“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让志愿服务融入浙江人民的日常生活,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提供文化源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沉淀,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让志愿文化成为文明城市的文化品牌。”在浙江省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论坛上,共青团浙江省委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殷切期盼。
志愿服务如何助力大型赛会、“五水共治”、“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何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壮大志愿服务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论坛持续近4个小时,来自全省的志愿者代表们各抒己见,道出满满“干货”。
如果志愿服务也能像点菜一样,可以挑选自己适合的“口味”,是不是一种很酷的体验?共青团浙江省委推出了“志愿汇”服务平台,凡是平台内注册的志愿者都被注明了各自的一技之长,志愿服务的需求方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定制需求”,打破了阻隔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牵手的“玻璃门”,让志愿服务专业化成为可能。
共青团温岭市委亮出了“河小二”管理系统,市民用手机扫码,通过“河小二”查询河道信息,上传举证照片进行举报。河道的“河长”和“河小二”管理系统的后台工作人员,就会实时收到这条举报信息并给予反馈。
共青团临海市委推出“时间银行”临海志愿管理系统,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对全市志愿者实行线上管理。志愿者的个人信息、签到和签退、活动时长都会记录到个人中心,在系统后台形成档案,对于每次活动的保险购买、人员联系及志愿者的管理都极大地提高了规范性。
“时间银行”临海志愿管理系统的研发助推了临海在线志愿者团队的发展与壮大,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注册近4000人,其中有党员干部,也有企业家、个体劳动者,有老人,也有中小学生,下设环保、医疗、助残、助学、助老等8个团队,累积参加较大活动400余次,服务工时12万多小时……
本次论坛在参会代表的共同讨论和总结后,形成了浙江志愿服务的“临海倡议”——《临海江南长城公益倡议书》。论坛还对省内各地市先期推选的25位浙江志愿者先锋进行了授牌,鼓励他们在“临海倡议”的精神下,继续冲锋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
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但志愿服务更在于身体力行。6月24日上午,来自全省的志愿者代表和热心公益的临海市民参与了台州府城墙毅行活动。中午时分,活动落下帷幕,人潮褪去,沿线整洁如初。而一路上留下的“文明足迹”正影响着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