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年级科学课已经上了大半年 效果到底咋样?

01.04.2018  10:03

金都天长小学的一位科学老师做了一项调查结果让她很惊讶

校长傅颂九与孩子们一起做实验。

去年9月,杭州各小学一年级正式开启了科学课。上学期初,得知一年级要开科学课后,不少新生家长对此既好奇又忐忑,唯恐孩子太小,接受不了高大上的“科学知识”。那么,大半年过去了,一年级的科学课到底上得怎么样呢?

3月28日,在环保实验小达人挑战赛——金都天长小学第八届“金苹果”科技节游园活动上,记者看到学校一年级的孩子们穿梭在学校各年级的科学实验体验点,自制串联或并联电路、制作油水烟花……三五成群,玩得不亦乐乎。

记者发现,一年级孩子之所以对科学的兴趣如此强烈,这也许与三个月前,学校一位科学老师组织开展的一项有关“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调查有些关联。

有位科学老师调查发现

并不是所有一年级孩子都会观察

翻开一年级的科学课本,记者发现,一年级上册仅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植物”,有6课,要求学生种一棵植物、观察叶子、记录植物成长、思考植物的作用等;第二单元是“比较与测量”,有7课,有比较大小、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做一个测量纸带等内容。全书共15课时。

总结起来一句话:一年级孩子学科学,观察是很重要的能力。”杨华英不仅是金都天长小学的教导主任,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学老师,而且还是上城区学科带头人。她告诉记者,观察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方法,也是低年级学生认识周围世界,实施探究活动的主要手段。

那么,一年级学生是否会进行观察活动,方法又是否恰当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在一年级的学生入学三个月之后即去年12月,杨华英对学校一年级134名学生开展了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让她很惊讶。通过分析一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观察能力,她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金都天长小学的校园里有60多种植物,杨华英调查发现,76%的一年级学生只能说出不到10种的植物名称,更别说对校园植物进行全面的科学观察了。分析其原因,杨华英认为,一年级学生对如何开展科学观察没有系统的梳理和引领发展,因此,学生主观上认为的观察只是停留在一般的看、听、闻等方式上。另外,居住在大城市的孩子受其居住环境的影响,与大自然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

多数学生认为观察时间不充裕

一回头就忘记了”成通病

除了观察方式的缺乏,杨华英在调查中还发现,有7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喜欢的植物或动物没有充足的时间观察。

根据课时设置要求,一、二年级的科学课每周一课时,大多数老师都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规定内容,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观察体验不能得到保障。”学生的观察活动既不能停留在表面轰轰烈烈的形式上,也不能缺少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过程。杨华英分析得出,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还缺少记录和表述,一般一节课的观察活动没有留下痕迹,不能把观察获得的发现作为收集的证据有效地保留下来,这也正是孩子们“一回头就忘记了”的原因,而且这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事实上,植物是孩子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充满了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孩子们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杨华英告诉记者,除了要满足孩子们的观察时间需要,老师们也应重视引导学生在科学观察后及时进行回顾和思考。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周宇琪 通讯员 姚波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