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额近3200亿美元 “一带一路”上的浙企实践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13日电(梅芳燕)13日,首批满载着杭州生产的防火隔热新型墙体建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大型车队,正式从杭州启程,运往巴基斯坦卡拉奇。
这批建材由杭州富阳杭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将用于中国援建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核电站2号、3号机组项目建设。按照合约,该公司作为唯一供应商,将向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号、3号机组项目首批供应加气混凝土砌块2000多立方米,在7月份执行完毕。
卡拉奇核电站,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核电项目,位于阿拉伯海沿岸、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附近,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约900公里。该项目是中巴两国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友谊工程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出口并总承包建设。
以此为代表,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愿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走出去”正成为潮流。
早在2005年,华立集团便在泰国设立泰中罗勇工业园,吸引到泰国投资的中资企业入驻。早期每年只有四五家企业入驻,自从“一带一路”愿景提出以来,该园区入驻企业比此前多了3倍,投资规模也从平均每家几百万美元增加到一两千万美元。如中策橡胶不仅入驻园区,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十几家配套企业也一起“落户”。该公司CEO肖琪经认为,“一带一路”让整个产业链实现了走出去,能极大提升竞争力。
又如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其高低压设备和总承包服务已进入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该公司亚太区副总经理陈婵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目前在此区域产生的业务增长速度在整个集团中排名第一。
据统计,2014至2016年,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到3195亿美元,累计投资128亿美元。此外,浙江上市公司也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去年浙江省共发生境外并购46起,并购案例遍布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吴晓露认为,数千年前,浙江是古丝绸之路中重要的商品生产地和集散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航地之一;如今,浙江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轻工、日用消费品生产和采购集聚区,义乌国际采购中心驰名全球,浙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大省,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自2013年起跃居世界第一。浙江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愿景的“门户省”与“中坚省”。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公开表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中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不一,存在“数字鸿沟”这一难题,浙江杭州在数字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领先,浙企在“走出去”时,可以考虑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寻找更多商机。(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