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浙江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浙江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平稳、开局良好、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国际贸易低迷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的环境下,出口下降,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潜在的风险隐患仍然存在,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仍需努力。
一、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稳中有进
一季度,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全省生产总值为93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增幅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落1和0.8 个百分点,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 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979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5075亿元,增长9.5%。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势头较好,工业产销、用电量和货运量、出口等指标企稳回升;投资、消费、贷款等指标增幅比1-2月提高,投资新开工项目、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房屋新开工面积快速回升,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企业利润增幅回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稳定,CPI涨幅扩大,PPI降幅缩小。
1. 三大产业“一快两稳” 。 服务业较快发展 。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4.3%,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8.4%,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8.3%,房地产业增长14.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5%,金融业增长8.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行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6.1%,增幅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9.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1.3%。 工业产销全面回升,增幅高于全国。 一季度,全部工业增加值3486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8亿元,增长6.1%,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回升1和1.7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相比,从去年同期低于1.3个百分点到高于0.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9%,比1-2月回升4.9个百分点,为去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出口交货值转降为升,3月份增长6.9%,一季度为2527亿元,增长0.1%,结束了连续12个月的下降。小微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大型(6%)和中型(2.7%)。生产增长的企业比重明显扩大。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企业占57.3%,比重比去年全年提高4.3个百分点。38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的增长面有所扩大。从前十大行业(按2015年增加值比重排列)看,增长面均比去年有明显提高,电气机械、化学、汽车制造、通信电子增速均快于全省平均,分别为9%、6.3%、25.7%和16.5%。3月份,工业总产值增速超100%、增速50%-100%、增速10%-50%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3.7%、10.2%和24.0%,比1-2月提高5.1、4.2和3.4个百分点,表明此轮回升的面相对比较广,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4%。受年初冰冻天气影响,春粮播种面积预计为159.4千公顷,比去年同期下降18.6%。效益农业稳定发展,预计药材、花卉苗木、瓜果和蔬菜等播种面积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3%、10.5%、4.0%和2.3%。肉类总产量为32.4万吨,下降27%,其中猪肉产量 25.2万吨,下降27.9%;水产品产量为111.5万吨,增长6.0%。
2. 三大需求“两稳一降”。 投资平稳增长,新开工项目快速增长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4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增幅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也高于江苏、山东、广东3.2、1.9和0.4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除房地产投资外)增长较快,增长18.8%;房地产投资延续去年以来的回落走势,下降1.7%,降幅比去年全年和今年1-2月分别收窄0.4和2.7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投资等先行指标快速增长。年初全省进行了扩大有效投资61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有力地促进了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投资的快速增长。一季度,投资新开工项目7753个,增长59.9%,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51%,增幅比全部投资高38.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中的房屋新开工面积和购置土地面积分别增长34.7%和56.4%。 消费稳定增长,增幅逐步提高。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增幅比1-2月提高0.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同口径相比,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 进出口降幅收窄,出口份额稳定 。一季度,进出口总值为4563亿元(703亿美元),下降4.3%(-9.7%),降幅比1-2月收窄10.3(9.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978亿元(150亿美元),下降5.1%(-10.6%),降幅比1-2月收窄2.3(2)个百分点;出口3586亿元(552亿美元),下降4.1%(-9.5%),降幅比1-2月的收窄12(1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41%。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降幅小于全国0.1个百分点,小于上海(-4.7%),大于广东(-1.4%),江苏(3.6%)、福建(2.3%)和山东(1.9%)为正增长;一季度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为11.9%,与去年同期持平。 实际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新批外投资项目386个,实际利用外资278.5亿元,增长16.9%。境外企业和机构对外直接投资376.2亿元,增长70.7%,其中,并购项目48个,并购额24.5亿美元,分别增长1.2和8.1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45个,投资24.8亿美元,增长1.6倍。
3. 三大收入“两升一稳”。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季度,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583和15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和10.4%,增幅同比上升1和1.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1307亿元,增长9.1%,增幅比1-2月回升0.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5.7%,比重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非税收收入218亿元,增长19.2%。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2亿元,增长3.1%,增幅比1-2月回升1.7个百分点。与民生相关的公共安全、卫生计生、社保就业、公共服务,教育等支出较快增长,增幅均在15%以上。 企业利润增幅 上升 , 减员增效成效显著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51亿元,增长17%,增幅比去年全年上升12个百分点,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5.5个百分点。38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石油加工、汽车制造、农副食品、电气机械、医药制造等行业的利润增幅均在30%以上。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6%。企业从业人员减少2.1%,劳动生产率达17.5万元/人(折年),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4%。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长37.4%,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22.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利润分别增长46.9%和64.3%,增幅分别比去年全年提高33.2和11.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支出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01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427和7729元,分别增长8%和8.4%,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5.6%和6.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1.87,低于全国的2.59。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29元,增长5.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8060和5197元,增长3.5%和10.3%,农村快于城镇。
4. 三大价格“两涨一降”。 CPI 总体稳定,涨幅同比有所扩大 。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与1-2月持平,高于去年同期和全年1.7和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2.3%,涨幅与全国持平;环比下降0.5%。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七涨一跌”,其中,食品烟酒和教育文化娱乐类涨幅较大,分别为6.3%和3.5%,食品价格上涨与鲜菜、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有关,分别上涨34.7%和22%,拉动CPI上涨0.4和0.8个百分点;衣着、居住、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1.5%、0.9%、0.8%、0.2%、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 PPI同比下降,环比回升 。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7%和6.4%,降幅比1-2月收窄0.1和0.3个百分点。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4%和5.9%;环比分别上涨0.3%和0.5%,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纤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2%、2.7%和2.2%,成为拉动PPI环比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我省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比全国要小1.1个百分点,而购进价格降幅比全国要大0.9个百分点。出厂价格下降较多的部门主要是石油、冶金、建材、化学、纺织工业,分别下降14.2%、9.1%、7.5%、6.5%、3.1%。购进价格下降较多的主要是建材、黑色金属、燃料动力、有色金属及电线、化工原料类,分别下降13.1%、12.5%、11.5%、9.7%和7.7%。 房价持续上涨,台州等地仍然下降。 受多项房地产市场利好政策影响,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继续攀升。3月份,全省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7%,连续12个月呈现逐月攀升态势;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为2015年9月份止跌回升以来的最大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杭、甬、温、金4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居前,且比上月扩大,分别为11.9%、7.2%、4.2%和3.2%,居全国第7,并列第11、15和18位。11个设区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普涨,上涨的城市比上月增加4个,其中,涨幅较大的是杭(2.3%)、甬(1.6%)、温(0.5%);同比7涨3降1平,其中,涨幅较大的是杭、甬、温;降幅较大的是台、衢、舟,分别下降3.1%、0.8%和0.5%。
5. 就业稳定,社保加强。 一季度,杭、甬、温、台4城市调查失业率呈逐月走低态势,劳动参与率环比上升。据省人力社保厅资料,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7%。3月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727.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2343.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13.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51.3万人。
6. 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多增,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93431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与上月末持平;新增存款3129亿元,同比多增35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9587亿元,增长8.1%,增幅比上月末回升0.4个百分点, 比去年末回升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3120亿元,同比多增1004亿元。在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短期贷款下降3.4%,中长期贷款增长9.1%,票据融资继续快速增长,增幅达117.6%。1-2月,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475.6亿元,同比多增592亿元,其中,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同比多增420亿元,占70.9%。
7. 工业用电量和货运量转降为升。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从1-2月的2.3%回升至3月份的13.9%,一季度增长6.5%,其中,工业用电量转降为升,同比增速从下降1.5%转为增长13.4%,一季度增长4.4%;服务业用电量增长11.9%。一季度,全社会货运量41775万吨,同比增长2%,比1-2月回升4.7个百分点。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3.26亿吨,增长0.9%,比1-2月回升3.6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73亿吨,增长1.9%。
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1.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一是工业结构趋新趋优。 一季度,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9%、8.3%和7.9%,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7%,实现利润增长68.5%,分别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增长1.5和5.2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24.7%和30.9%。而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按可比价计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2%,比重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投资大项目明显增多 。在一季度新开工项目中,计划投资在10-100亿元项目有4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个;完成投资156亿元,增长2.3倍,占新开工项目投资额的11.9%,比重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 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8.4%和9%,分别占投资总额的31.1%和26.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3%,增幅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210亿元,增长20.5%,增幅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71.7%,比重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服务业项目投资(除房地产开发外)增长27.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7%,比重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生态环保投资增长3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2%,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6%,拉动投资增长7个百分点。在全部新开工项目中,工业投资占55.3%,基础设施投资占32.3%。 浙商回归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季度,浙商回归新引进项目446个(浙商资本回归项目68个),累计省外到位资金90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6.7%。其中:浙商回归产业项目省外到位资金734.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6.2%,同比增长14.5%;浙商资本回归省外到位资金17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8.8%,同比增长92.1%。
三是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石油及制品类平稳增长,零售额分别增长4.3%和3.4%,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48.8%。与住房有关的家具、建筑装潢材料、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增幅分别为70.2%、37.2%和27.4%。同时文化消费类商品销售情况较好,文化办公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幅分别为49.4%、21.4%和20.1%,增速均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餐饮、旅游消费热度不减。 一季度,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为50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1-2月,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8亿美元,同比增长9.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50亿元人民币,增长8%。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5%。
四是出口结构不乏亮点。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 。一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出口下降0.5%,降幅小于全省平均,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3%,比重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文化产品和部分传统产品出口逆势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5亿元,增长11.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1%,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半导体元器件(增长58.4%),太阳能电池(增长61.2%)、集成电路(增长2.3倍)快速增长拉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机电产品出口下降3.1%,其中,空调、摩托车、录放像机分别增长32%、19.5%、51.5%。文化产品出口增长3.2%,医药品和医疗仪器分别增长4.1%和13.7%,灯具、寝具和玩具分别增长8.2%、6.2%和25.1%。 新型贸易方式快速发展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改革红利继续释放,3月出口开始回升;海宁市场采购贸易开始起步,至4月6日报关出口4亿多元。 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提升 。一季度,全省实现服务贸易出口433.8亿元,增长15.7%,占全省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的10.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保险、通信、文化和教育等新兴领域增长加快。
2. “双创”态势良好
一是创新驱动不断增加 。一季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34.2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70亿元,增长9.3%,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7.8个百分点。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026件,同比增长53%。
二是以特色小镇为主要载体的众创平台加快推进。 2015年,首批37个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82亿元,其中,特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营业收入分别为288亿元和654亿元,占60.3%和66.6%。诸暨袜艺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营业收入均超过150亿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 据省工商局资料,一季度新设企业6.1万户,同比增长30.5%;新设个体工商户11.9万户,同比增长9.9%。截至一季度末,全省在册市场主体482.8万户,增长12%;注册资本(金)总额10.3万亿元,增长34%。其中,企业149.5万户,增长14.4%;个体工商户326.1万户,增长11%;农民专业合作社6.4万户,增长5.7%。
3. 新经济动能不断累积
一是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发展。七大产业发展较快 。一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健康、时尚、节能环保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305、346、121、272、205亿元,同比增长13.3%、12.7%、10.6%、8.3%和7.7%,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分别为12.1%、10%、19.6%、12.5%和10%,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新产品产值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4467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10.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31.1%,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二是 “互联网+”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据省商务厅统计,一季度,全省网络零售额1618亿元,同比增长31.9%,增幅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21.5个百分点,其中省内居民网络消费813亿元,增长24.3%。网络购物带动快递业务快速增长。一季度快递业务量10.2亿件,同比增长67.1%。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移动互联网流量1.24亿G,同比增长90.6%。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经验被全国复制推广,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正式获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据海关统计,一季度跨境电商出口10.4亿元,进口22.7亿元。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出口增长1.5倍。
三是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速渗透融合,催生新的服务模式。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释放消费潜力,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农家乐不断创新升级为民宿和乡俗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各地加快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过高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
去产能、去库存成效显现。 据省经信委初步统计,一季度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涉及企业近500家,整治“脏乱差”和“低小散”企业(作坊)约4000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粗钢下降4.9%,生铁下降4.2%,水泥熟料下降9.7%。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回升,部分产品产量转降为升,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1-2月的下降6.2%转为上升6.4%,钢材产量由下降1.2%转为上升3.8%,水泥产量由下降23.1%转为上升1.6%。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为3101亿元,同比仅增长1%,比去年末减少209亿元。
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 在适度扩大内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以及部分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反弹的影响下,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一些积极变化。1-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9%、3.7%和3.4%,与去年8月份以来各月降幅均居4%以上相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 房地产销售市场价量齐升,部分板块再现火爆行情。一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480万平方米,增长64%,商品房销售额1661亿元,增长83%,增幅比去年全年分别提高36和5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9和73.5个百分点。据省城建厅资料,3月末,全省11个设区市城市商品房去库存化周期为17.7个月,比2月份减少1.9个月,其中,住宅为11.2个月(1、2月为分别13.2、12.6个月),呈逐月下降态势,其中,杭州(8.8个月)、温州(6.7个月)和衢州(9.9个月)已低于10个月。
去杠杆积极推进 。 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 。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2月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并购重组加快推进 。一季度,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家,新增证券市场融资505亿元,3月末境内上市公司已达300家,数量居全国第二。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3家。企业并购重组活跃,54家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60次,涉及金额达55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6倍。
企业生产成本有所控制。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0.2%,与去年同期增长0.4%相比回落0.2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5元,低于去年同期(84.6元)和去年全年(84.7元)。销售费用增长6.4%,增幅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下降6.2%,其中利息支出下降11.4%。
5.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一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38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下降面达57.9%。八大高耗能行业单耗下降1.3%,其中非金属制品、石油加工、黑色金属等行业单耗下降9.0%、6.9%、4.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015年分别下降-5.77%、4.62%、-6.35%和11.69%。 “五水共治”力度加大 ,源头控制、截污纳管、达标排放、河道清淤等各项工作统筹推进。一季度,“五水共治”新增城镇污水管网525.9公里,完成年度目标26.3%。 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治理 。 “三改一拆”、无违建县创建、“四边三化”等工作推进力度加大。一季度,“三改一拆”拆违1437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1940万平方米,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受益群众户数8.36万户。据省环保厅资料,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82.5%,同比提高17.7个百分点,地表水劣Ⅴ类断面个数下降17%,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2%,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环境空气PM2.5浓度均值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6%,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比例为77.5%,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受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浙江经济运行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 出口和工业回稳的压力较大
虽然3月份全省出口增速反弹至41%,但一季度仍然下降4.1%,与去年同期增长13.4%落差17.5个百分点。出口下降与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需求低迷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4月12日再次调低2016年全球的经济增长预期。IMF预测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2%和3.5%,分别比1月份该组织发布的预测数据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增长预期降至6年来最低水平。世行1月份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2.9%,低于去年6月份预测的3.3%,但高于2015年的2.4%。大宗商品价格虽有回升但仍处低位,贸易以及资本流动放缓。世界贸易组织(WTO)7日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将增长2.8%,低于前次预估的3.9%。尤其是中东地区政局持续动荡,拉美、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经济持续下滑、汇率波动剧烈。一季度,我省对中东、拉美、非洲出口分别下降12.1%、22.2%和10.5%,合计减少出口158.6亿元,影响全省出口下降4.2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依靠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弱化。一季度,纺织服装、鞋、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全省出口下降1.2个百分点。据省商务厅对近万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有15.5%企业遭遇出口订单转移。虽然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超出预期,但由于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的比例高达一半左右,出口市场需求疲弱直接影响工业增长,工业持续回升的基础不够稳固。
2. 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经济分化本身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是新旧动力转换接替过程的必然结果,但正在成长的新的增长动力目前尚不足于取代正在消退的旧动力。 从行业看, 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等服务业增长较快,而建筑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速较缓。一季度,建筑业增加值增长6.6%,增幅比去年全年回落2.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2.4%,回落3.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增加值分别增长5.0%和5.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5%,回落4.3个百分点。这也是在市场需求变化下各地主动调整、加大淘汰“低小散”和高污染企业、小作坊的一种客观反映。在规模以上工业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近一半行业下降或略增(4个下降,11个低于4%),其中,烟草制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下降8.1%、7.1%和4.4%。1-2月,有13个行业利润下降或全行业亏损,其中,化纤、食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印刷、有色金属、烟草等利润降幅在20%以上。
从企业看 ,一批企业主动通过科技创新、机器换人等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市场份额上升。但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数量众多的规模以下工业生产低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也有所扩大。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有亏损企业10572家,亏损面达25.7%,同比扩大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相当于利润总额的1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9903亿元,增长9.5%,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8个百分点,部分企业资金回笼困难。
3. 去产能、去库存、防风险压力较大,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一是产能利用率低位徘徊,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低于70%的行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和加工、酒饮料茶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规模以下工业中有26.5%的企业产能利用低于正常水平。受产能过剩及需求萎缩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51个月下降。
二是商品房去库存压力犹存,待售面积仍然增长。 新建商品住宅去库存周期虽然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但部分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仍然较大。非住宅去库存周期(50多个月)居高不下。一季度,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17.4%。
三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加, 企业两链风险 依然存在。 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9%,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同时,关注类贷款余额达3702.4亿元,比年初增加312亿元,部分关注类贷款有可能向不良贷款转变。企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潜在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小微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交织。
总体看,一季度浙江经济开局良好、运行平稳、稳中有进,回升势头好于预期,好于全国。但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继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从供需两端发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进一步夯实稳定增长的基础,化解风险隐患,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仍需努力。
附件:1.表:浙江省主要经济指标
2.图1-3:工业、投资、消费、出口、价格等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综合处 傅吉青 黄洪琳)
附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