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嘉兴市利用外资情况
1-3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65个,合同利用外资1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7%;实际利用外资7.06亿美元,同比下降4.08%,完成全年目标的29.1%。
一、主要运行特点
(一)从引资规模来看, 九个主体中,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增长的有七个。增幅最高的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23.73%,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4.76%,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宁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目标任务均超过30%。
(二)从产业结构来看, 全市一、二、三产合同利用外资比重分别为0.8%、64.66%和34.54%,实际利用外资比重分别为0.12%、69.06%和30.82%。二产项目合同利用外资8.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61%;实际利用外资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制造业中食品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9794万美元,同比增长12142.5%;服务业中金融业合同利用外资8693万美元,同比增长266.48%;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为7789万美元,同比下降61.05%。
(三)从投资来源来看, 香港仍是第一大来源地,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6.87亿美元和3.49亿美元,占总量的52.5%和50.1%。来自台湾的投资增长较快,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53.7%和151.1%,来自美国的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821.6%。此外,来自西方发达七国(美、英、法、德、意、加、日)的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6%和8.7%,分别高于去年同期4.5和3.6个百分点。
(四)从招大引强来看, 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生产性项目5个(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嘉兴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和乐高玩具制造<嘉兴>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嘉兴港区的嘉兴能联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项目、平湖市的浙江亦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项目、桐乡市的隆翠<浙江>汽车有限公司增资项目)。总投资(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4个,合同利用外资12.06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91.4%,其中,总投资(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2个,总投资(增资)5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4个,
(五)从开发区建设来看, 全市开发区合同利用外资9.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99%,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的71.82%;实际利用外资5.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7%,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76.46%。
二、存在问题
(一)主体发展不平衡。 九个主体中有四个地方(南湖区、秀洲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宁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目标任务均超过30%,其中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目标任务65.4%。平湖市和桐乡市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8.9%和20%。嘉兴港区、嘉善县和海盐县仅完成目标任务的6%、9.6%和5.5%。
(二)结构有待优化。 一是三产占比偏低。三产实际利用外资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4.8%,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30.82%。其中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7789万美元,占三产实际利用外资比重35.79%。二是以民引外占比较低,实际利用外资9513万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13.47%。
(三)政策调整较大。 2014年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包括《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在内的一系列文件,开展税收清理整顿,并在环保等方面提高了准入标准。为此,各开发区主体反映,在洽谈项目时可用的政策资源大幅减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平台功能水平。 一是全力推进中德工业园等国际园区建设,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厂房,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吸引更多有意来华投资兴业的国际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二是加快推进新经济园建设,认定一批市级新经济园并在嘉洽会期间授牌。三是与省厅加强联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园区提档升级。
(二)加大投资促进力度。 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2015招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每季度在上海组织小规模、主题化的投资促进活动;全力承办好2015长三角·嘉兴投资贸易洽谈会、浙江·中关村创业创新合作交流会等重大活动,为各主体搭建投资促进平台。
(三)强化企业服务。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着力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创业软环境。树立服务招商意识,按照市商务局330机关干部联系企业计划安排,加强与重点外资企业和外资项目投资方联系,及时提供政府服务积极推进以外引外。
来源:( 浙江商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