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浙江医生在马里的援助日记

14.09.2015  00:38

大西洋彼岸传回中国医疗队的心声

昨日,一篇来自大洋彼岸的工作日记在浙江医护圈子里被广泛传播。日记用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他们在非洲西海岸,这个战争与贫穷并存的国度——马里的所见所感,以及他们工作、生活的点滴细节。

今年7月20日,由浙江医院副院长、骨科主任医师宋柏杉任总队长,带领的中国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从国内启程,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到达非洲马里,开始了新一批援马里医疗队为期2年的新征程。

从1986年开始,浙江省承担了援马里医疗队的选派任务,在长达近48年的卫生援助工作中倾注了我省几代医务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

今年他们都遇到了怎样的故事呢?宋柏杉用日记记下了他在马里的生活。

中国医生每天接待

门诊患者100余人

我队赴马里工作第三周。现在中国医生每天接待门诊患者有100多人,每天完成各类检验、检查和治疗200多人次,中国医生主刀或参与的手术每周有近10台。

急诊骨科是家常便饭,有些时候病人来了是半夜,值班医生披星戴月去会诊手术,第二天仍旧需要门诊或手术。骨科刘伟医生初来马里时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但他坚持工作,让大家打心底佩服。

胸外科、脑外科和妇产科在马里医院都有自己的教授。但中国的海量病例数,使得医疗队专家们在手术技巧和病人处理方面的经验要远远丰富于他们。

在这里胸外科最多见的是感染性疾病,脓胸、肺脓肿、肺结核、毁损肺等很常见,由于经常误服碱水,食道狭窄和穿孔也时常可见。这类病人在国内经常是胸外科医生感觉棘手的问题。胸外科的陆允平副主任医师从术前准备开始,与马里医生沟通如何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如何合理抗感染;术前讨论手术方式由于语言问题,不得不采用画图方式,于是各种各样的图示成了特色,直至达成一致,比如食管气管瘘的病人的分期手术方式,一期手术的肌瓣来源、瘘口修补、食管处理,结肠代食管吻合还是胃代食管吻合,胸骨后还是胸内走行,当讨论结束的时候,已经画满了好几张A4纸。

马里人竖拇指说

très bien(很好)

普外科的金东辉副主任医师刚到马里医院上班的第一天就碰到一个难题:一个巨大的腹部肿瘤,病人看起来就像足月妊娠一般,术中发现由于肿瘤挤压导致的正常解剖位置完全移位,游离难度很大,金医师仔细游离,经过几次的有惊无险,终于解剖逐渐清晰,完整切下肿瘤,病人安全结束手术。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金医师的故事接连不断:先是与马方外科医师联手为一名急性胃穿孔的韩国人实施急诊手术;更惊险的是马里医院外科医师在处理脾动脉时因经验所限没有发现合并有动脉瘤,导致大出血,眼看无法控制,金医师危急时刻显身手,迅速上台控制了大出血,中国医生精湛的手术技术和丰富的处理经验再次让马里医院的医生们赞叹不已。

第二天马里医院外科医师来到我们的休息室找到金医师,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très bien,trèn bien(很好)”。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蒋 菲 通 讯 员 张伟娟 王婷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