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
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党支部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也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离不开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的主体作用,需以增强支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突出问题导向、探索建立奖惩机制为主要路径扎实推进,以确保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发挥其应有作用,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增强支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领导保证
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是由支部委员会集体领导、组织和推动的,要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首先增强支委成员的综合素质,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持续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是支部各项工作开展的“领头雁”。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的作用,必须首先增强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工作能力。
一是强化“三种意识”。首先要强化使命意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各个党支部在这项工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主体作用。作为党支部书记,要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自己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不断强化使命意识,并在其指引下扎实开展工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本支部落地生根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质上是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方式,而教育管理党员也是党支部的基本职能,更是党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责。因此,党支部书记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要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教育管理党员、推进支部建设的重要工作抓严抓实抓细,使其真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再次要强化事业意识。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好支部党建的各项工作,不仅是党支部书记的光荣使命和工作责任,更是一项长期事业。党支部书记只有将抓好支部党建工作作为自身的一项长期事业,才能不断迸发出热情、激发出智慧,增强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新形势下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党支部书记要不断强化做好党建工作的事业意识,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一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用好,努力将支部党建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是提高“三项能力”。第一要增强工作影响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影响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党中央的精神和要求,通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和行为有效传导至本支部的每一名党员。党支部书记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一层,充分发挥好表率和模范作用,为支部广大党员的“学”和“做”树立标杆,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自觉参加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来。第二要提高工作协调力。党支部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要面对和处理各类矛盾,如“生产与党务时间的冲突,纪律与人情的冲突”,群众内部的矛盾等,这就要求支部书记具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又进一步要求党支部书记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妥善处理好人与人,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要分析各种矛盾产生的原因,不断思考和总结解决的办法,并将其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具体思路;要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做好统筹规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第三要增强工作创新力。《意见》指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激发基层活力,充分调动党支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的有效方法”。这就对党支部书记提高其工作创新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上级党组织可定期组织所属各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以扩大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视野。党支部书记自身要树立不断创新的观念,为增强创新力提供思想认识基础;要加强党建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学习,不断扩充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要不断总结和思考,努力形成既具有本单位特色,又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2.支部委员要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不断增强支委会的整体工作合力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需要充分发挥支委会每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支委会的整体工作合力。作为党支部委员,既要积极支持和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各项工作,又要认真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两者不可偏废。要做好这一点,支部委员必须不断强化“两种意识”。
一是要强化地位平等意识。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两者享有同样的表决权。他们之间只存在分工的不同,并无地位的高下之分。因此,支部委员要端正认识,树立和强化与支部书记地位平等的意识,既要充分肯定党支部书记在支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支持其工作;又要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使支委会的决策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更臻完善。
二是要强化积极参与意识。由于党支部书记与党支部委员的分工不同,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党支部委员只关注自己分管范围内的工作,而对其他工作缺乏关注,甚至漠不关心的现象。这对做好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是不利的,尤其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要求是不适应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众多的环节,仅凭支部书记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其他支部委员积极参与、配合,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党支部委员要时刻注意端正认识,不断强化积极参与意识,既要协助支部书记抓好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全面工作,全力做好“补位”;又要根据支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坚决做到“不缺位”。
二、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制度支撑
“三会一课”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制度,也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接受党内教育的基本保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依托党支部“三会一课”基本制度,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紧密结合起来。各个党支部只有严格按照党章、党规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才能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支撑。
1.严格按照规定召开“三会一课”
严格按照规定开好“三会一课”,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其为依托,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的基本条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首先要按时召开“三会一课”。《“三会一课”制度实施方案》规定: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党课至少每季度上一次。党支部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召开“三会一课”,才能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三会一课”为依托,持续、经常地开展。其次,召开“三会一课”必须要达到规定的人数。《“三会一课”制度实施方案》规定: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必须有正式党员半数以上参加方可召开;支部委员会在到会委员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召开;党课要求全体党员(含预备党员)参加。“三会一课”必须在规定的最少参加人数以上的情况下召开,才能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拓展到党支部的绝大多数党员。同时,基层党委要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要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按时到所在的党支部参加“三会一课”,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为广大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树立行动标杆。
2.按照“两学一做”要求确定“三会一课”的主题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将其内容深度融入到“三会一课”中。各党支部要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并结合本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确定“三会一课”的主题。“三会一课”的主题要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同时,“三会一课”的主题要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使其成为仅以宣读上级文件为内容的报告会,或者成为单纯研究业务问题为内容的工作例会,以使“三会一课”制度在本单位长期而有效地执行。
3.丰富“三会一课”形式,增强“两学一做”的效果
不断丰富“三会一课”的形式,可以增强党员参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丰富“三会一课”的具体形式,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充分发力。一是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三会一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出彩,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如,在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的集体学习中,可适当改变过去由支部书记一人讲,普通党员听的传统方式,“采取组织学习、个人发言、集体讨论、观看专题片和分享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学习和交流活动”。在党课中,也可改变过去一人讲、大家听的学习形式,而采取党员轮流讲、听众逐个评,分享自己和身边先进模范事迹,以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二是采用更具深度的学习形式。如在“三会一课”的具体开展中,可采取研讨式、互动式、调研式等方式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深度,使作报告的党员更加深刻地理解其学习的主题,使听的党员获得更大的收获,从而激发全体参会党员更大的学习兴趣。
三、突出问题导向,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果不立足于解决问题,就只会使其流于形式,导致“雨过地皮湿”。突出问题导向,就是要将问题意识贯穿在“学”和“做”的始终,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学”和“做”的出发点,将问题本身作为“学”和“做”过程中需要战胜和克服的对象,把问题的解决情况作为“学”和“做”的检验标准。通过“学”和“做”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在动力。
1.多措并举,找准找全问题
找准找全问题是突出问题导向的关键。党员找准找全自身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首先是采取自查的方式。一是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照“四讲四有”和“四个合格”标准自查,并结合具体事例为自己“画好像”;二是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查找自己干事创业的精神、劲头和责任感是否与单位事业的发展相符。其次是采取上级点、同事提、群众议的他查方式。党支部书记要主动请上级党组织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支委会成员可通过召开支委会相互指出各自的问题,支部党员大会可在作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由党员相互之间指出自己的问题,或者通过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指出问题。此外,党员还可通过深入到自身所联系和服务的群众中开展访谈、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设立网络交流平台和群众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从而查找出自身的问题。通过上述自查和他查的多种方式,找准找全党员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认真研究,剖析问题原因
剖析问题的原因是突出问题导向的重要环节,只有精准地找到问题的原因,才能很好地解决它。在研究和剖析问题的原因时,要坚持两种正确态度。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要仔细分析客观原因,还要认真从主观上思考,把自己真正摆进去。二是坚持深入分析的态度。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要穷追猛打,找出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对一些影响不大,但又经常出现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准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制定措施,做到立行立改
解决问题是突出问题导向的最终目的。党支部在找准找全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后,要趁热打铁,立即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针对问题“逐一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的整改措施”,确立整改时间表和落实路线图,切实做到整改一个、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以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新经验,要努力将其转化为新的规章制度,使原来经常出现的问题成为较易解决的常规问题,以便在未来少走弯路,减少损失。
四、探索建立奖惩机制,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激励条件
探索建立符合本支部实际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奖惩机制,有利于为党员明确具体的底线和标准,对他们的行为产生长期的正面指引和形塑作用。建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奖惩机制,首先要设置党员在“两学一做”中的行为量化评价体系。可参照党章党规,根据“两学一做”的要求罗列、梳理出党员所需做到的具体事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指标和分数。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所需做到的具体事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做类事项,主要是参加学习和支部组织活动,完成支部分配的工作任务等,以明确必要的底线;一类是选做类事项,主要在必做类事项以外,使党员充分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事项,以树立先进的标准。对未做到必做类事项的,要予以扣分;对做到选做类事项的,则对其加分。其次要对党员行为量化评价的结果进行合理应用。党员的具体得分情况要定期公布,对得分较高的党员要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得分较低的党员要通报批评,并督促其限期改正,并将其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参考,以形成奖优罚劣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同时,为及时对党员可能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可在党员行为的得分中设置“设防分数”,当党员的分数接近这一分值时,党组织可提前介入,提醒该党员注意,切实做到教育在前,惩戒在后。另外,随着党员在“两学一做”中的行为量化评价体系的实施,还要对其做好跟踪和评估,并不断根据实际对其作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作者:徐丙祥 韩颖
来源:《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