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用、育”一体化模式下的文化礼堂秀洲实践
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在秀洲各乡村社区,纯朴的乡风民俗之风渐浓,如何更好地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秀洲一直在积极探索,尤其在文化礼堂建设、文明镇村创建中创新实践。
激活一个村的梦想
清亮的村歌缭绕着村庄,新建起的文化礼堂能够承载农民怎样的文化梦想,又如何能引导农民迈入知礼懂礼的大门?农村文化,正依托着文化礼堂重新释放出瑰丽的色彩。
在王江泾镇洪典村,农村文化礼堂分布于美丽乡村沿线,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鸟水榭,农民们的笑脸搭配着这番美景,谁不说自己的村庄好?从洪典村的入相园出发,水乡民俗馆张开热情的怀抱,展示着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农耕文化物品、婚丧嫁娶物品以及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的民俗文化物品。
走进此馆,仿佛置身时空的隧道,一件件旧物件把每一位到访者带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馆中一边是图文并茂的历史资料,一边是沉睡的历史物件,细细品味,便有了一种时空错觉,仿佛穿越到历史长河的时光遂道中。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对那些爱“淘老古”、有怀旧情结的人来说,逛一逛水乡民俗馆真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走出入相园,便是牛头湖,而洪典村文化礼堂的主楼就立于牛头湖之上,美景与礼堂相称,百姓的参与度更高了。文化礼堂成为农村“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化阵地。开蒙礼、成人礼、敬老礼、祈福迎新礼等因季而作,让人在参与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
穿过牛头湖进入水生植物园,园内荣誉墙和先锋文化长廊展示了洪典村的新风尚,更成为引导农民文明生活、提升农民精神素养的载体。“在文化礼堂聚会,感觉很奇妙。我们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村庄。”洪典村村民张晋打心眼里为自己的文化礼堂感到骄傲。在村民们朴实的话语和满溢的笑容中,农村文化礼堂正向着他们心的方向前行。
文化,是一座让人仰视的高峰,同时也是一条汇纳百川的河流。在文化的聚焦之下,曾经分散、杂乱、不成体系的物事,自此有了一个“神经中枢”,纳入了一条可管可控,更可远及千里、深入人心的“文化管道”。
这当是建设文化礼堂的一大初衷。现在,油车港镇栖真村党支部书记吕照荣心中已有了更大的梦想。文化可以改变一个人,文化同样可以改变一个村。在吕照荣的眼中,这里的历史文化悠远,这里的民风质朴纯正,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栖真村农村文化礼堂因运而生。
从“屠宰场”到“文化礼堂”,绝不只是名称上的改变,而是对时势的呼应,是村委以及村民们心态上的改变。“我们要不断突出特色,丰富内容内涵,力争把文化礼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地标和追梦寻根的殿堂。”吕照荣说。文化,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展示着一个村的繁华过往,承继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也展示着一个村的所想所求,延续着一代代人的梦想。
聚集一个村的民心
文化礼堂,对于偏远乡村,是“雪中送炭”,对于相对繁华的村落,则是“锦上添花”。
确实,有许多农村并不缺钱,不缺人才,也不缺文化,缺的只是一块“文化高地”。文化礼堂进村入乡,弥补的正是这一个缺憾。
如今,说起秀洲文化礼堂,村民们都为自己的村子能拥有如此浑厚的历史底蕴而骄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舞蹈诉说着对家的情谊。
12月8日,潘家浜村家宴中心和会务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文化礼堂配备了家宴中心,当地群众只要预约就可以使用家宴中心举办红白喜事。”新塍镇潘家浜村党支部书记章何兵说,这解决了村民们办酒宴没场地没保障的困扰。家宴中心可以容纳27桌,会务中心可以容纳30人到200人不等。“家宴中心刚刚开放,这个月的宴席就已经预约满了。”章何兵说,通过具体的文化活动设计和景观改造行动策划,乡村仪式活动使农民真正参与到村庄发展过程中,并逐渐形成农民与发展动力之间的互动,提升当地农民的幸福感。
确实,在文化礼堂举办家宴带给人的不仅是观感上的享受,更有心理上的愉悦。村逢喜事,精神岂能不爽!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自2013年全面启动以来,秀洲区紧紧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位,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不同方式,建起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并广泛组织开展文化礼仪活动,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和谐。恰如一阵春风来,历时三年,秀洲区已建成49家农村文化礼堂。每一家文化礼堂都是一座“村庄地标”,它不一定是村里最好最靓的房子,但一定是村里最具人气的地方。
“今年的文化礼堂建设,我们围绕实现更高水平的文化小康、建好高水平有质量的‘文化综合体’这个目标,大力推动‘建、管、用、育’一体化,努力做好提升内涵、打造特色、丰富内容、有效服务等工作。”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有了前几年的建设基础,今年文化礼堂建设更加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增强了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线路的融合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色”,不断提升新建农村文化礼堂的档次。
秀洲区的有力推动以及草根的力量,使得民间的热情被无限地激发,最终让百姓成为乡村文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一个“聚心堂”,聚集一个村的民心,让农村不再是“被文化遗忘的角落”。
发现一个村的价值
在王店镇国庆村,电商文化活动展厅讲述了“与物流园共成长的电商新村”美轮美奂的“国庆电商发展历程”。村嫂摄影展陈室展示了该村村嫂摄影爱好者的活力和闲暇时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如果说国庆村文化礼堂是一个华丽的锦盒,那么,电商文化就是锦盒里耀眼夺目的夜明珠。依靠强大的嘉兴现代物流园和南北贯通的嘉海路,借助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地理优势,国庆村涌现出一批电商大军。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使该村的精致产品、优秀工艺、传统人文走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同时也打响了国庆村电商文化、电商产业、电商品牌的知名度。迄今为止,国庆村有50多户家庭从事电商行业,百余人参与电商工作,产品涉及毛衫、吊顶、食品等多个领域。现在的国庆村电商文化正如春天里的树苗,扎根于改革开发的土壤中,沐浴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阳光,在市场经济的春风里,茁壮成长。
显然,一座文化礼堂,改变的不仅是“文化生态”,更是“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同时,也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心。只有让农民看到实惠,文化礼堂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改变并不止于此。今年,以创建省农村文化礼堂先进区为契机,全区建成文化礼堂49家,完成行政村覆盖率的43.4%,并以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韵”的农村文化礼堂品牌为着力点,体现每个村文化礼堂的价值。
“秀洲区积极探索适合秀洲的文化礼堂品牌模式,发挥文化礼堂综合体的功能,将目前各村居家养老、党建等重点工作与文化礼堂建设有效融合,既做到功能互补,又实现资源共享。”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农民画特色文化礼堂品牌,提炼独具特色的秀洲文化基因,用农民画精筑文化礼堂,扮靓秀洲文化地标。与此同时,打造“礼堂养老”特色品牌,做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缝对接”,实现农村养老模式从“小家庭养老”到文化礼堂“大文化养老”的华丽转身。
此外,在“建、管、用、育”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下,秀洲区文化礼堂呈现出一派红火景象。从今年10月起,秀洲区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大巡礼活动,通过“巡展、巡演、巡讲”三结合的形式,向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献礼。
如今,秀洲区让百姓在“身有所栖”后“心有所寄”,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从设施建设向内容建设提升,赋予精神家园灵魂,保持礼堂持久生命力。
农村文化礼堂如何实现构筑精神家园的理想目标?
这是一次集体的思考。为了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文化大餐,让文化礼堂的价值一直持续下去,必须从机制上、资金投入上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自2013年起,秀洲区大力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立区、镇、村三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秀洲区委办、秀洲区府办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秀洲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和《关于推进秀洲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组建由文化、文联、史志、档案、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帮助各村挖掘历史文化,全程指导具体建设。此外,对文化礼堂建设采取区级财政以奖代补、镇投入与村级自筹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赞助、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共建,形成多元投入格局。2016年,秀洲区通过区财政专项、上级项目补助、社会资源支持等,多渠道筹措资金850余万元,为全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这些点子,无疑给农村文化礼堂提供了“造血功能”,进而反哺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