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棋圣吴清源百岁辞世

02.12.2014  10:19

    一代棋圣吴清源百岁辞世

    为什么他会被这么多人铭记?因为他是围棋界的霍元甲

    被众多中日超一流棋手公认,棋力、围棋境界千年可数的一代棋圣吴清源,于北京时间11月30日凌晨0时11分,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的医院病逝,享年100岁,他是因为过度衰老而去世的。

    就在几天前,吴清源的百岁诞辰纪念会在北京举行,数百位社会名流都赶来为其庆贺,其中包括: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子梅葆玖(梅兰芳生前与吴清源交好),几年前曾主演电影《吴清源》的著名艺人张震等人。而在得知吴清源逝世的消息后,张震失声痛哭。

    吴清源在围棋上的功绩,百年内无人出其右,在日本期间将几乎所有的超一流棋手打到“降格”,堪称独孤求败。另外,因为其在世的百年时间,正处中日乃至世界格局不断巨变的岁月,众多历史名人与其产生过交集,而他的个人经历也近乎于一部传奇小说。

    客观来说,吴清源一生只想做一名单纯的棋手,但因为其成绩太过耀眼,又恰逢两国近现代史上的交恶与战争,因而吴清源在日本获得的成功,成为中国棋迷乃至国人鼓舞士气的强心针,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的作用,堪比围棋界的霍元甲,尽管这可能并非出于他的本意。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直至今日,这么多不懂围棋的人,都将他的传奇一遍遍地述说,把他长久铭记。

     八仙桌上诞下的孩儿

    父亲临终前,交给他一枚棋子

    一位名叫吴毅的清末富家子弟,17岁结了婚,随后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当了个小公务员,他没有成为国家栋梁,甚至盼望升迁都不得,整日除四书五经外,只拿一大批他从日本带回来的棋谱,教授三个儿子。很快,他发现最小的三儿子学棋最快,于是带着小儿子辗转北京各处的小棋社,结交各路围棋好手。1914年出生的小儿子正名叫吴泉,字清泉。

    晃眼数十年过去,已经垂垂老矣的吴清源,在自传中是这么描写自己出生时场景的:“无论是‘泉’还是‘清源’,都和水有关,或许是因为我出生那天正好碰上洪水的缘故。我的生日是农历五月,福建的雨季,那一年雷雨特别厉害,母亲是把两张八仙桌并在一起,在上边铺上布垫,才生下我的。

    按现在的标准来说,举家迁往北京的吴清源父亲,属于没什么出息的男人,但有一点好——当时中国兴起的各种新思潮让他了解到,教育孩子,老书要读,但若孩子有特长,“偏门”发展也未尝不可。为了让棋力日涨的吴清源能得到更多帮助,吴父不惜典当家中物品,高价从日本邮购围棋书籍给儿子用,并一句一句的,将棋谱旁的日文讲解翻译给儿子听。

    吴父去得很早,肺痨,33岁便撒手人寰。吴清源回忆,父亲死前三天将孩子们叫到床前,给大儿子一本字帖,二儿子一部小说,轮到三儿子吴清源,是一枚棋子。后来,老大做了官——当官要写一手好字;老二做了大学教授,闲暇时创作文学;老三下棋,成了一代棋圣。

     把段祺瑞气到吃不下饭

    靠下棋养活家里人

    吴姓一家人住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执政者是段祺瑞,外号“北洋之虎”,北洋系里一等一的人物。段祺瑞性子硬,且甘贫乐道,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只是性子再硬的人也有嗜好,段祺瑞的嗜好是——下棋。

    在小清源混迹北京棋社那段时间,他“天才少年”的名头也逐渐响亮起来,很快被推荐去段府,陪大佬下棋。其实,和段祺瑞下棋的人不少,多数都让着他,时间久了,“六不总理”也开始认为自己的棋力有国手水准,不怎么看得起小清源,可就这小不点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地把大佬给赢了。

    “一开始我不知道他棋力如何,只知道他下棋很快,看我是孩子,就下无理手想欺负我,最后我抓住他的破绽,赢了。实际上,他喜欢赢棋,大家也都知道他的脾气,故意输给他的。”老年吴清源回忆。

    那盘棋,把段祺瑞气得躲进里屋,半天没出来,早饭都没吃。

    但是小清源的目的没有达到——家道中落的他,担负着给家里赚钱的责任。于是第二天,他又主动登门,找到段祺瑞:“100块大洋,你答应给我的学费,还没给!

    100大洋是什么概念呢?鲁迅请人吃饭,去饭馆,十来个人一大桌,吃完结账是一块五。这么一笔大钱,段祺瑞捏着鼻子认了,如数给了小清源。而且在此之后,段祺瑞虽不敢再找吴清源“手谈”,每月的“学费”都毫不拖欠地给吴清源。后来,吴清源在日本围棋友人的帮助下赴海外学棋,段祺瑞其实是他的主要资助者。

    1936年,棋艺小成,并已经在日本创出一点名堂的吴清源短暂回国,去医院探望段祺瑞,后者当时已经“下野”,形容枯槁。两人再度“手谈”一局,那一次,吴清源“”了。

     如果真有霍元甲的故事

    那说的肯定是吴清源的“十番棋

    从清末到民国,是中国围棋水平最为低迷的时期。面对老邻居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国的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痛苦地发现,国家不仅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全部落后于这个昔日的“蕞尔小国”,即便是自己发明的智力游戏——围棋,水平也远远不如。

    当时中日之间的围棋水平悬殊到什么地步?日本随便来个业余好手,就能在一众中国成名围棋高手围攻下杀个三进三出,随便来个职业五段,就能将中国的国手杀到无颜对江东父老。

    然后,吴清源去了日本,从1939年到1956年,横扫东瀛无敌手,开创了一个吴清源时代。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镰仓十番棋”了——顶尖棋手相约大战十盘,如果一方领先另一方四盘以上,后者就不得不“降格”,以弱者身份与前者对战。当时的日本围棋规则不像现在,执黑先行者不需要贴目,吴清源在轮流执黑的前提下,仍将一众日本顶尖高手打到“降格”,其实力在那个时代,完全是碾压式的领先。

    与木谷实交手,对方下棋下到流鼻血,晕倒在赛场;与雁金准一交手,主办方为照顾其名声得来不易,吴清源在领先的情况下“十番棋”提前结束;与桥本宇太郎、藤泽库之助、坂田荣男、高川格交手,吴清源全部将其打到“降格”甚至一降再降……

    时至1956年末,吴清源难求一败,“十番棋”主办方《读卖新闻》宣布,围绕吴清源展开的升降制十番棋全部结束,不再举行。

    时光流转,武术家霍元甲到底有没有上擂台痛打洋人提振民族士气,已经成为不可考的传说,不过吴清源的故事,却是真实可信,历历在目的。直到今日,仍有老资格棋迷称,他年轻的时候最爱听吴清源的故事,打他的谱最来劲。

    而另一方面,吴清源因棋成名,也因棋而遭到非难。在特殊的年月,一生追求单纯下棋生活,还有“和平”境界的吴清源,所受的颠沛和酸苦,不足为外人道矣。

    金庸说,中国几千年,他最崇拜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就是吴清源,而后者,是活生生的“风清扬”,一个不愿卷入门派内斗,却使得一手绝世好剑,“金派武侠”中超一流地位的隐士。

    吴清源晚年,他的助手牛力力问先生:你觉得以前那个时候幸福还是现在幸福?

    吴清源说:当然现在幸福啦!中国现在一天比一天强大,看着让人舒畅啊。而且,现在多好,和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廖旭钢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