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业强县的创新跨越
——完善科创服务 激发企业活力
长兴县规上工业年总产值超过千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县,同时也是我省首个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但审视自身工业经济发展之路,长兴发现存在着传统产业占比过大、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特别是科技含量不足的缺点。如何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保持发展优势?长兴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制度供给改革,建立完善创新链服务,由此带来的科创平台、科技金融、机制改革等创新因子,正逐步补齐短板,赋予长兴工业经济新的内生动力。
制度供给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长兴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创体系,企业创新活力迸发,科技对工业经济的支撑明显增强。今年一季度,长兴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95.22亿元,同比增长19.83%,对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7.8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52亿元,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26亿元,同比增长18.62%。
平台+种子
优化结构布局未来
从长兴高铁站出来,斜对面就是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个建筑风格颇具校园气息的园区正成为培育孵化“种子型”科技企业的基地。依托大平台建设众创空间,以优质服务吸引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培育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是长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一招。
加百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70家在孵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利用益生菌改良环境技术的研发、推广。海归博士、公司董事长张冲对现在的一切非常满足:入园前3年办公室、厂房免租金,高层次人才享受一站式服务,入园企业享受“科创贷”等金融服务……“这里就像一所大学,处处充满了激情。”张冲说,眼下“加百列”已走上正轨,今年产值有望比去年翻一番,达到2000万元。
今年,该县计划招引科技型小微企业200家以上,培育重点科技型小微企业10家以上。为此,长兴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特色小镇等大平台,建立了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太湖资本广场为核心,画溪创业谷等四大科技园为支撑,以及蚂蚁联创等众创空间为补充的“2+4+N”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体系。
巢已筑好,如何引凤来?长兴动足了脑筋。近日,该县第二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首场比赛刚刚落幕,浙江大学“炽云科技”创业团队的车载平视显示器项目拿下一等奖。
团队负责人王云帆说:“我们的项目只要在长兴落地,就能拿到县里的50万元奖金。”去年起,长兴县发起了面向海内外优秀创业项目和团队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招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好项目。获奖的三个项目均已落户,分别拿到了县财政5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
目前,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体系在孵企业达140多家,引进集聚了省级以上“千人计划”专家22名。同时,长兴还在探索众创空间“飞地”模式,在知名大学、创业园周边设立孵化器,吸引高层次人才入驻孵化,最终引入长兴发展壮大。
科技+金融
产业引导壮大主体
如何培育大主体,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主体作用?针对初创资金不足、融资渠道过窄等科技型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长兴县推出了一揽子“科技+金融”服务措施,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科创投资基金和太湖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4.4亿元,已完成5笔股权投资。
生产单晶硅的浙江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房是租赁的,管理层“蜗居”在仓库边办公。但这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刚刚收购了体量是自身3倍的主板上市同行企业——西安隆基股份旗下两家子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好戏,一跃跨入单晶硅材料研发生产领域的第一阵营。
“创业之初,我们的专家团队就能够生产用于心脏起搏器集成电路的单晶硅材料,但只有300万元的初创资金,公司起步异常艰难。”“中晶”董事会秘书李志萍说,作为一家外来的创业公司,除了抵押机器设备贷款,仿佛再无其他融资渠道。
“中晶”成立之初,长兴科技银行送来1000万元信用贷款解燃眉之急;筹备“新三板”上市时,县科技局牵头提供一系列贴心服务;在刚完成的股权收购中,县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投资2103万元,资本市场投资者随即大举跟进……在县委、县政府“店小二”式的贴心服务下,6年来“中晶”持续发力奔跑,公司市值最高时达到10亿元,去年产值达5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5亿元。
“科技+金融”服务某种程度上使政府扮演了“天使投资人”的角色,更成为了全国各地投资者的“风向标”,引导更多县内外民间资本主动流向科技型企业。去年10月,位于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部经济园核心地段的太湖资本广场开业。这幢24层的高楼已引进包括私募基金、股权投资、投资管理等类型的88家金融企业。这些金融企业来自全国各地,总注册资金近40亿元。其中,已有8家公司向6家长兴本土科技型企业投资1.6亿元。
机制+服务
政产学研紧密互动
蒋谨繁是浙江莱美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技官,专职对接政府部门协调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印染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是被高能耗和废水处理成本“吃掉”的,如何节能减排曾是让他最头疼的问题。
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动。去年10月,为促进基层产学研结合,长兴县在全省率先试点实行“科技镇长团”制度,省科技厅派出6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到长兴挂职,入驻主导产业与自身专业相匹配的乡镇担任科技镇长。来到“莱美纺织”所在的夹浦镇担任科技镇长的是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副教授丁新波。
几次走访下来,丁新波很快找到了蒋谨繁的“痛点”,立即从学校请来了印染专业的沈一峰教授,帮助企业改造现有设备,将布匹印染前退浆、煮练、漂白三道工序合而为一,在生产效率提升30%的同时,实现节能20%、节水35%。这项创新让夹浦不少印染企业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减轻了当地污水处理的压力。
推进成果大转化,整合县内外的科技创新资源为企业所用,长兴的做法成效显著。半年下来,6位科技镇长和该县7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首席科技官紧密互动,打通了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共解决技术难题23个、引荐专家18人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此外,长兴县为鼓励企业引进研发设备、购买科技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的“科技券”,在科技镇长的牵线搭桥下被运用得更加充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科技券抵扣采购、服务费用,与各大科技服务平台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大转化。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发放科技券5627万元,直接带动企业科研投入1.1亿元。
长兴县还通过机制改革促使各部门形成合力服务企业创新发展。2015年,该县统筹科技局、人才办、经信委、财政局等多个部门力量,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县一级的科技创新委员会,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倾斜,形成了科技创新全县“一盘棋”的格局。(本报记者 霍建虹 杨新立 县委报道组 成守江)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