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好人吃亏 丽水“关爱好人”铺起向善之路
中新网丽水8月4日电(记者童静宜 奚金燕)“好人有好报”,这句从孩提时就为人笃信的箴言,不知从何时起却被打上了问号。“扶起摔倒老人反遭诬赖”、“见义勇为却无钱治病”……在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当下,人们会看到,一些好人好事常常无法得到正面回应,有的甚至遭遇“流血又流泪”的尴尬。让好人安好,不仅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拷问着一个政府的良心。
让好人有好报,好人才有底气,社会才有正气。记者了解到,为了不让一个好人吃亏,浙江省丽水市专门设立了“关爱好人”爱心基金,并出台了《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规定》,用理性唤起人性本善的回归,用制度呵护人心向善的力量,而期间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亦为城市的发展筑起了温暖屏障。
“把人做好了就是好人”
“好人”,这两个字笔划不多,但在人们心目中却是沉甸甸的。
何谓好人?千百人对他的理解有千百种。“把人做好了就是好人。”这是丽水好人胡水荣的答案,这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汉子说话做事从来都是“话糙理不糙”。提及他一个月前的英勇举动,街坊们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5月25日上午10时25分许,松阳县古市镇古北社区城头街一幢民房突然起火。正在附近买盐的胡水荣听到呼救声后,三度冲进火场救火,结果自己却不幸被烧伤了。当时的他只感觉身上火烧火燎地疼:“皮跟肉好似分开了一样”。
送到古市镇卫生院后,医生判断老胡的伤势非常严重,必须转到更好的医院进行治疗。一听要到外地治疗,老胡犹豫了。老胡家境清贫,原先在县城的天元大酒店当保安,一个月工资就一千多块钱,过日子都有点紧巴,哪有多余的钱付医药费呢?于是,老胡就让医生配了点烧伤药,打算自己回去抹抹。谁知这事被老胡的表姐知道了,于是她东拼西凑借了点钱,拉着弟弟来到了浙江衢化医院。经医生鉴定,胡水荣烧伤面积为12%,属二度烧伤,初步的医疗费用就要一万多。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姐弟俩有些发愁……
老胡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现代社会,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发生。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因素,一些好人好事没有得到正面回应,有的遭遇“流血又流泪”的尴尬,甚至出现个别好人做了好事反而被诬陷的极端案例。
“让好人流血又流泪,不仅是好人心酸,更让整个社会心寒!”在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叶晓华看来,让好人有好报,好人才有底气,社会才有正气。
好人是否安好,考验着一个社会的态度,更拷问着一个政府的良心。为不让一个好人吃亏,去年年底,丽水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共同设立了丽水市“关爱好人”基金,旨在通过助学、助困、助医等形式,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贡献的“最美人物”进行关爱帮扶活动。
叶晓华告诉记者,听说老胡的事迹后,他们立即启动了“关爱好人”基金项目,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划出了一万块钱,并将这笔救命钱送到老胡床头。
政府的“雪中送炭”让老胡心里暖烘烘的:“原本救火就根本不图啥,难为政府和大家都还记得我,所以我这个事情是做对的,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下去做这个好事……”
良性互动扩散出“大爱”涟漪
什么是好人?好人也许就像胡水荣一样,是一瞬间的抉择,但更多的好人,往往是细水长流式的浸润,用一生去做“一件好事”。年仅18岁的云和女孩项海燕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最青涩的年纪,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一心一意照顾双残父母,书写了一段至善至孝的传奇。
项海燕家住云和县崇头镇贵庄村,从一出生起,迎接她的就是一个残缺的家庭:父亲腿脚残疾,母亲神志不清。从小海燕就要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每天下地干农活上山砍柴,照顾父母还有年幼的弟弟。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她的格外懂事而多加照顾,初二那年,海燕父亲在打工时被大石碾碎了脚掌,从此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对于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还来不及抹干脸上的泪水,11岁的海燕就咬着牙扛起了整个家庭,代替父亲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由于年纪实在太小,海燕也曾闹出过不少笑话。记得有一回,家里的猪跑出来了,刚放学回家的海燕听说后,急坏了,那可是全家唯一的牲口呐!于是她二话不说,放下书包,捡起一根棍子就去赶猪。由于没掌握诀窍,海燕只能满村追着猪跑。这一幕让村民们印象深刻,“小小个的女娃儿,追一头猪追得满头大汗的,真是太不容易了。”
父亲失业后,家里没了经济来源,本就寒碜的饭桌更寡淡了,常常就着一盘当季的蔬菜一家人可以吃一天,一年到头都见不到荤腥。当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追星”、“旅游”的时候,海燕只能默默坐在位子上看书。
“那时候真的感觉挺孤独的,不过我也知道,我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海燕似懂非懂地向记者说道。每个暑假,海燕都会去玩具厂打工,一天干11个小时能赚回45元。呆在县城的那些日子让海燕觉得十分难熬,“好想回去看看弟弟啊,想赶快回去跟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吃顿饭啊……”不过海燕心里清楚,再难熬都得挺住,因为家里一年的吃喝和姐弟俩的学费都指着自己呢。
不过这些辛酸事都没让海燕往心里去,相反地,她十分珍惜这个家庭。海燕说,弟弟十分懂事。出事那年,还在念小学的弟弟为了省5毛车钱,每天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上学。“每个星期给他4块钱,还能省下2块钱。”提到唯一的弟弟,海燕眼中盛满了心疼。
转机发生在初三那年。有一天,语文老师让大家写下自己成长历程,也就是从这一天,海燕的故事才渐渐为人所知,慢慢地,有好心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她走过了最难熬的岁月。
转眼间,海燕将从高中毕业了,即将开启大学生活。对于大学,海燕有着非常多的期待,不过大学高昂的学费亦让她觉得十分沉重。
“对于一个出身贫门的孩子来说,知识是唯一改变她命运的机会,别的我们也许管不了,但我们不能让她的学业半途而废。”叶晓华告诉记者,当他们得知海燕的事迹后,第一时间送去了五千元关爱基金,考虑其情况特殊,他们还将以长期结对帮扶的形式帮助海燕直到大学毕业。
“现在的生活真的改变了很多,特别是跟文明单位云和县烟草专卖局结对后,在学费方面一下减轻了很多负担。”海燕如是说道。
“让好人感到温暖,好人才会更多。”在叶晓华看来,“关爱好人”基金就犹如“善之链”的传递。“你传递过去的善意,也许就在某个人生关键时刻,由某个陌生人传回你的手中,助你渡过难关。”
就像项海燕与胡水荣,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至善至孝、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美德,而出于内心的感动,越来越多的人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爱与被爱正在这座城市形成了良性互动,汇集成了社会“大爱”。
截至目前,“关爱好人”基金已筹集善款一百多万,其中政府财政投入60万,民间捐助40多万,累计发出了6笔善款,总金额7.1万元。叶晓华告诉记者,他们将争取筹集更多的善款,让每一个好人都能有好报!
用制度呵护人心向善的力量
好人必有好报,短短六字,却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朴素也最崇高的美德。在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当下,唯有“帮扶”好人方能铺起向善之路。
据了解,丽水市定期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和最美丽水好人,目前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省道德模范6人、市道德模范(群体)88个,各级“最美丽水好人”1135个。然而摘下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光环,他们大部分正面临着主要劳动力缺失、经济来源匮乏、就医养老等困境。
为了帮扶好人,除启动“关爱好人”基金外,丽水市及下辖的莲都、缙云等县(市、区)分别出台了《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规定》,规定道德模范生病期间产生的门诊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等系列关爱措施。
这项政策让不少好人觉得十分暖心。被称为“最美嫂子”的丽水市道德模范陶梅韵今年88岁,她74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的“傻姑子”,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老人告诉记者,去年自己意外中风,住院治疗期间花费了3万多元。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三万多医药费除去社保报销的,加上莲都区财政给予的8527元道德模范医疗补助,老人自己只掏了零头。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想到政府这么上心,真的感谢政府啊。”采访中,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连连落泪。
“帮扶好人其实是一种反哺,让好人受尊重,让好人得实惠。只有让好人得好报,才能激活更多人心中沉睡的善念,促使人们不再做看客。”在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波看来,有了道德的“互动”,让更多的人把做好事融入日常生活,一个城市就不会陷入冷漠的困境。
如今在丽水这方“好人土壤”里,涌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最美”好人,有坚守平凡、默默奉献的道德典范,也有舍己为人、冲锋在前的英雄典范,还有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创新典范,甚至还形成了云和老李帮忙团、龙泉蚂蚁部落、丽水帮帮团等多个“好人联盟”。
这些“最美好人”汇聚成了一股“道德暖流”,为城市的发展筑起了温暖屏障。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向记者表示,当前正值丽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际,更是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形成“人人争做最美丽水好人”的氛围,为推动丽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从“关爱好人”基金到《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规定》,在弘扬正能量的路上,丽水一直在用理性唤起人性本善的回归,用制度呵护人心向善的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