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家人与丹顶鹤的情缘
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
她爱看鸟儿飞翔。
她的生命止步于23岁。
27年后,她弟弟也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他们的离去,同为保护一种动物——
丹顶鹤。这是一种美丽的动物。
而今,她“90后”的侄女、弟弟的女儿,接过他们的担子。
她叫徐秀娟。一个让人落泪的名字。
30年前,她一脚滑进河里,再也没上来。她是想去救护走失的白天鹅。
上世纪90年代,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丹顶鹤女孩”徐秀娟护鹤牺牲的故事: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她弟弟叫徐建峰。
如今徐建峰的女儿徐卓,这个同样漂亮的女孩,依然坚守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呵护着丹顶鹤的未来。
这个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30公里处,是亚洲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这里,21万公顷的保护区内栖息着众多水禽鸟类,美丽的丹顶鹤便在这里繁衍生息。
一切始于41年前
一切始于1976年。
那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筹建,徐铁林被调来参与养鹤护鹤工作。彼时他39岁,正当壮年。自此,徐家与丹顶鹤结缘。
今年79岁的徐铁林,是我国第一代养鹤人。他是徐秀娟的父亲。第一次接触丹顶鹤,女儿秀娟才12岁。
徐铁林时常把需要照料的小鹤带回家,让妻儿帮忙喂养。徐铁林的女儿徐秀娟天性聪明,很快便熟悉了鹤的生活习性,在帮忙喂养的过程中慢慢地爱上了丹顶鹤。
1982年,因学校停办,年仅18岁的徐秀娟不得不放弃了学业。她开始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进入鹤场第三天起,她便能独立圈养小鹤,识别鹤的编号,记住每只鹤的出生年月。
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在徐秀娟的精心照料下,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高达100%,创造了中国养鹤的奇迹。
1986年5月,徐秀娟被邀请到刚筹建的江苏省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创业。面对艰难的环境,徐秀娟带着3枚鹤蛋毅然南下,从几千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辗转3天3夜到达尚未通火车的盐城。在缺乏先进装备的情况下,徐秀娟依靠一个人造革包、一个暖水袋、半斤脱脂棉、一个体温计,一路小心翼翼地将3枚鹤蛋带到盐城。
在盐城一个废弃的军用小岗楼里,她克服重重困难,运用自身丰富的养鹤经验成功孵化了3枚鹤蛋。83天后,经她孵化的3只雏鹤展翅飞翔在盐城的蓝天上。
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追寻一只白天鹅滑入保护区的一条小河,献出了生命。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从此再也不见那位工作认真、与丹顶鹤同吃同住的姑娘。
这位中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从此长眠在江苏盐城。
一转眼,30年过去了。
越冬的丹顶鹤,自蓝天轻轻飞过。风儿轻声为她诉说,白云也悄悄为她落泪。
第二次眼泪
姐姐去世了。
弟弟泪如雨下。
姐姐是他心中的英雄。他没有后退。1996年,徐建峰毅然从齐齐哈尔市建华厂,调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当起了护鹤人,像父亲和姐姐一样。
一干便是18年。是的,18年。他本可以多干很多年的。
“单位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儿,家里再大的事儿,都是小事儿。”这是和徐建峰搭班子一起工作的鹤类驯养繁育中心主任郭立业对他的评价。
在丹顶鹤的繁育期,他十天半月回不了一次家。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带领同事徒步穿行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地带,用GPS定位丹顶鹤的巢区。
在湿地中跋涉十分劳累和艰苦,有数不尽的蚊虫叮咬,夏天酷热难耐,有时甚至要冒生命危险,但徐建峰丝毫不退缩,常年坚守在第一线。
负责丹顶鹤的繁育和野外救护是徐建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工作。每年的4至6月是鹤卵的孵化期,他心中惦念的总是鹤巢、鹤卵的安全。
多年养鹤护鹤的经验让徐建峰对丹顶鹤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他能准确地定位湿地腹地内散养鹤巢的具体位置,对丹顶鹤的产卵数量,甚至到每个卵的破壳时间都能算得八九不离十。
在他带领下,自2008年以来,丹顶鹤繁育和育雏成活率创建区以来最高,育雏成活率达90%以上,逐年呈上升趋势。
18年来,徐建峰不辞劳苦地工作,为野化丹顶鹤建立稳定的散养繁殖基础、为丹顶鹤种群壮大做出突出贡献。爱鹤如命是同事对徐建峰的由衷赞赏。
像以往一样,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趟水约2公里,进入扎龙湿地腹地。
他想观察散养丹顶鹤的繁育情况。
当天中午,他发现一只散养丹顶鹤的鹤雏和一枚鹤卵。为了确保鹤雏的成活,他在湿地里工作了1天。次日上午,不放心鹤雏和鹤卵的他,再次回到湿地看护。
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就在返程途中,由于连日疲劳,致使摩托车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沟内,徐建峰因公殉职。
“建峰是因为守护小鹤过度疲劳才牺牲的,进入扎龙工作以来,他不怕累,肯吃苦,是我们所有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回忆起徐建峰,管理局局长杨文波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动情地说道。
“俺是土生土长的扎龙人,从小就生长在湿地,丹顶鹤一直是咱最亲密的邻居。为了鹤,我的女儿和儿子先后献出了生命,他们是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而牺牲的。”父亲徐铁林说。
三代人的接力
1993年2月,徐建峰的女儿徐卓出生。
她是听着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长大的。姑姑徐秀娟的事迹,影响了她父亲的一生,也指引着她。
2012年,19岁的徐卓,考入了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学习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她是父亲的骄傲。
父亲徐建峰看着自己养育的小鹤,每年在南北之间来回迁徙,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趁着年轻,多出去闯闯”。徐卓也想过毕业后去江苏,在那里从事园艺工作。
然而,这一切,都因父亲徐建峰的噩耗改变了。
“最初接到父亲单位的通知,说他受伤了,我和母亲没有太紧张,因为他以前下野外、做航拍调研也经常受伤,后脚跟骨裂、缝针都是有过的。”
令徐卓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受伤”竟然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事后,翻阅父亲的日记,她发现从1997年开始,父亲每一天都记录了详细的养鹤历程。“这对我有很大触动,当我将父亲的工作日记翻到最后一页时,突然坚定了一个想法——要把父亲的工作日记继续写下去。”
姑姑和父亲的牺牲,一家人的事业,让她产生强烈的使命感。
毅然决然,她转专业到东北林业大学。
那个姑姑徐秀娟曾经就读的学校,开始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继续家人用生命坚守的事业,这是她纪念父亲和姑姑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徐卓在学校成绩优异,毕业时,曾以第六名的成绩获得学校推免保送研究生的名额,但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读研的机会。
“你再好好想想,这机会多难得。”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党委副书记玄凌劝过她。“我想尽快回到扎龙,用实际行动守护丹顶鹤。”这位二十出头的女孩,选择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纪回到家乡。
这是人生的抉择。像她的姑姑和父亲一样,投入到保护丹顶鹤中。
有一次,一只小鹤意外撞到头,因为颅内出血而昏迷不醒,并且大小便已经失禁。徐卓心疼不已,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抱着这只小鹤,亲抚着它,给它冰敷,为它输液治疗。此时的她,不由得让人想到多年前的徐秀娟,她们是那么惊人地相似。
那时,徐秀娟刚刚南下,小鹤不适应南方的蚊虫,徐秀娟就把小鹤放在自己宿舍的蚊帐里精心照顾。这两个美丽的女孩都不曾嫌弃过丹顶鹤大小便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或者床铺,对于她们来说,鹤就是她们的朋友,小鹤们的健康与病痛都牵动着她们的喜乐与担忧。
徐卓小小的身影每天穿梭在高高的芦苇丛中间,在她的笔记本上整整齐齐地记录着丹顶鹤饲养、繁育、防疫、救治的工作,还有栩栩如生的丹顶鹤的手绘图。她延续着父亲的习惯,也用实际行动续写了父亲的日记。
徐卓夏天的时候,得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在草丛间监测采样,周围蚊虫环绕;冬天的时候,得在寒风里趟进还没有完全解冻的沼泽地进行鸟类调查……
“徐卓已投身到工作第一线,现在正值候鸟迁徙季节,她每天都要在零下几度的室外工作,但她没有叫苦叫累,工作热情非常饱满。”杨文波对徐卓的工作大加赞赏。
处于如花年纪的她并不是一朵娇弱的花朵,她比花朵坚韧,继承着一家三代护鹤人的意志,践行着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
如今,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是丹顶鹤的天堂。全世界目前野生丹顶鹤有2200只左右,而扎龙保护区内野生丹顶鹤就有近300只。
“在第一代护鹤人徐铁林等的努力下,扎龙自然保护区成功探索出人工繁育野化丹顶鹤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430多只丹顶鹤人工繁育种群,累计野化丹顶鹤280多只。除了丹顶鹤,还有260多种珍禽自由自在地栖息繁衍在这片湿地上。”杨文波说。
“徐家三代人为中国的丹顶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从未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生态工作者学习。”杨文波说。(严冰 郭超凯 李诗涵 照片均由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