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慕兰:佳人已逝,梅林是否依旧在?
黄慕兰老年时期留影
黄慕兰婚妙照
陈弘欣与外婆合影 见证了她从大家闺秀到革命者的种种坎坷
在隐蔽战线风雨半生,她在杭州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生不愿来,死不愿去;一生坎坷,晚景甚好。”这是黄慕兰的祖父临终之际,留给孙女的一句话,恰恰总结了她传奇的一生。“生不愿来”说的是黄慕兰的母亲用了三天三夜才将她生下,“死不愿去”则预言她一定会长寿,至于“一生坎坷,晚景甚好”,后来也一一应验了——2017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的传奇女战士黄慕兰逝世于浙江医院,享年110岁。
忙完老人的后事,黄慕兰的外孙女陈弘欣坐到了记者面前。不仅是容貌,陈弘欣的气质、神情都像极了外婆。“我和外婆一起生活过十年,是陪伴外婆时间较长的孩子之一。”回忆起和外婆生活时的种种,陈弘欣说,“外婆一辈子保持着优雅和体面,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来高兴,人走不想’,那种大家闺秀的风骨,现在真的少有。”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出身于湘中名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1993年,黄慕兰定居杭州,并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外婆非常喜欢杭州,她常说这里安静,空气好。”陈弘欣说。
黄慕兰的一生共有四段婚姻,每一段婚姻都与革命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见证了她从大家闺秀到革命者所经历的种种坎坷。
否定包办婚姻,开始“潜伏”人生
1907年,黄慕兰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开明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黄颖初曾经是谭嗣同的同窗好友,曾与谭嗣同一起办过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并与许多民国政坛人物有交往。
1919年,12岁的黄慕兰被父母送到当时的长沙周南女校读书。求学期间,黄慕兰深受校长夫妇“女子当自尊、自重、自立、自育”的思想影响,并参与了“五四”爱国运动。后因母亲病重,她不得不退学。在家自学过程中,她读到《木兰辞》时,十分钦佩智勇双全的花木兰,因此,参加革命后,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慕兰”,取仰慕花木兰之意。
1923年至1925年,黄慕兰在老家有过一段包办婚姻,丈夫是一名抽大烟、打丫鬟的少爷。实在忍不下去,黄慕兰偷偷给父亲写纸条,要求以母亲生病为由回娘家,从此,她再未回过婆家。1926年,黄慕兰以革命志士秋瑾为榜样,于北伐战争前夕在汉口投身宋庆龄、何香凝领导的妇女运动,并担任了汉口妇女部部长。
1927年“三八”妇女节,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结婚的消息由董必武在一次会议上宣布,并在报纸上登了简单的结婚启事,以示公开否定过去的包办婚姻。
也就是同一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宛希俨、黄慕兰夫妇奉命转入地下工作。至此,黄慕兰开始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潜伏”人生。
1928年,儿子才出生三天,宛希俨奉调前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遗憾的是,几个月后,黄慕兰得到了丈夫在战场牺牲的消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熊艳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