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海:创建双循环的共轭枢纽

03.09.2020  03:51


基于超大市场容量、巨大经济地理空间以及最大最全工业产业体系,我国的战略选择可以是依托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培育3-5个参与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即多节点参与双循环。就目前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大、产业分工较健全,兼具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是驱动双循环的主要节点。其中浙江的经济地位在全国非常突出,在新发展格局中应当作出表率,即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共轭枢纽。具体包含四个层次:

两个市场目的地。在需求层,浙江以及长三角地区要打造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共同目的地:既是国内中高端产品的主要终端消费目的地,也是中国面向国际市场的主要进口基地。

两种资源的整合者。在企业层面,要发挥遍布全国和全球的600万浙商作用,有效整合国内国外各类产业的上下游资源。

两种信息的数字对接者。主要指数字经济平台,例如跨境电商,海外市场通过电商平台通达国内市场,国内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接触国际市场。

两大交易的循环中转者。要发挥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优势,同时依托已有的密集物流企业,使其成为国内国际货物中转集散枢纽,形成支撑、加速双循环的港口硬实力。

为此,浙江要采取以下四种举措,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当先锋。

  第一,实施“链主”战略。以新兴、主导产业为关键突破口,如数字安防、生命健康、新一代互联网、新材料等,利用当前疫情冲击下海外资产贬值、市场行情低迷等因素,激励浙江企业家主动进行国内外资源的并购、兼并、整合,主动建构产业链,努力成为“链主”,从而既能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和价值链地位,又能促进产业链循环。

  第二,实施“大脑”战略。全产业链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级阶段。疫情使产业链数字化加速。因此,我省一方面推动阿里巴巴等消费互联网平台走向全球化,另一方面要推动浙江消费互联网优势向工业互联网优势升级。构建工业产业链“大脑”,可打通产能、库存、物流、价格等市场供需信息,降低全产业链运行成本,增强全产业链抗冲击性、抗隔离性,大幅提高双循环效率。

  第三,实施“策源地”战略。技术可控性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堵点”,也是短板。要解决这一问题,从长期而言需要营造无差异甚至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招引环境,比如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局部、真正全球化“人才特区”;从短期来看,可积极实施海外知识产权储备、配置战略。

  第四,实施“避风港”战略。海外疫情在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国际资金、跨国公司尤其需要稳健、安全的市场环境。应依托宁波舟山港、扩大浙江自贸试验区范围,主动扩大制度开放,建设世界一流乃至全球领先的开放型经济规则与法治环境,吸引跨国公司落户,引进外资和人才,从而推动大量跨国公司集聚集群,形成内外双循环连接器。

作者:黄先海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

转自《浙江日报》2020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