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投放32座“人工产房” 鱼爸鱼妈安心了

07.05.2018  10:42

  延后半个月,千岛湖的季节性禁渔在5月1日12时开始,到7月31日12时之前,全域84条溪流不得捕鱼。

  实施禁渔其实是为了有更多鱼。禁渔期间正好是鱼类集中产卵的时节,手中一条鱼可能是水中千万尾——这3个月,对生活在千岛湖的所有鱼种以及鱼苗来说,性命攸关。但即使是全面禁渔,另一个问题却绕不过去——千岛湖水面的自然涨落。

  水位高时鱼儿产卵,一旦水平面下降,这些鱼卵可能就会“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工产房”首次在千岛湖投建、试用。

  淳安县渔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建成投放的有32座“人工产房”——人工鱼巢。这些鱼巢规格高,材料更加自然,环境也更加适宜产卵。刚一投入使用,鱼妈妈们就迫不及待地来“生儿育女”了!5月1日上午,千岛湖季节性禁渔期第一天,淳安县渔政人员来到千岛湖姜家水域,这里设置有人工鱼巢。在进行巡查时,他们发现,才刚刚放下去的鱼巢上已附着了大量鱼卵。

   32组人工鱼巢4月底完成

  千岛湖本土鱼种可以安心产卵

  之所以要建造人工鱼巢,是出于满足亲鱼(父母鱼)交配、产籽的需要。淳安县渔政局副局长项为民介绍说,为了防止鱼卵受水位起伏的影响,比如水面降低,鱼卵可能留在湖岸上受损,导致鱼卵无法正常孵化,“人工鱼巢就像一个迷宫,可以让鱼类躲藏其中,有利于产卵和孵化”,较少受水位影响。

  钱报记者了解到,丰水期的千岛湖和枯水期相比,水面高低落差可能会达到五六米甚至十米。高低之间,原先是岛,后面是山;原先是溪,后面是滩。尽管很难准确统计水面高低带给鱼卵的伤害,但这种风险还是引起了渔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考虑过多种方案,综合评判后确定了目前这种形式。”淳安方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3-4月,淳安县渔政局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正式在千岛湖投建“人工鱼巢”,“可以有效改善自然产卵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人为创造出优质的产籽环境,减少自然环境对鱼类产卵的影响。”项为民说。

  人工鱼巢采用塑胶管、绳索、棕榈片等材料,每组规格12m×12m×5m,共使用棕榈片11万余片,每片估计可分批产卵5万粒鱼。这32套高大上的“产房”,主要面向的是鲫鱼、鳊鱼、鲤鱼、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等千岛湖产黏性卵的本土鱼类。

  这些“人工产房”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4月底完成建造后,渔政部门在千岛湖汾口、威坪、姜家、宋村等传统鱼类繁育区域构建人工鱼巢32组。简单算一算,11万片棕榈,每片产籽5万粒,那么人工鱼巢的总产籽量将达到55亿。

   “人工产房”刚投入

  鱼妈妈们就来生儿育女

  据了解,人工鱼巢的投放在杭州尚属首次,规格如此之高的“人工产房”在省内也非常少见。

  “少见”源于3个方面——据项为民介绍,这种复合型人工鱼巢,第一,能够根据鱼类栖息和产卵设置不同水层;第二,立体式设置的人工鱼巢框架环保,立体隐蔽性会增加产籽亲鱼的安全感;第三,可以反复使用。

  为了让鱼妈妈产籽顺利,对材料的选用,渔政部门精挑细选。以棕榈片为例,渔政部门曾经查询、甄别、比较过的材料就达几十种。“一是查阅相关资料,二是进行反复研讨和对比,最后才选择了棕榈片。”项为民说,这种材质呈网状而且比较细,密度比较高,附着力强,呈扇形,使得鱼卵的接触面积大,利于产卵和鱼卵附着,而且不易腐烂十分环保。相较于其它地方使用的茅草等材料,棕榈片更环保、有效。

  精挑细选的材料打造出的人工鱼巢,每组5米的高度,共分为五层,加上众多的网线进行分割,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可以给鱼爸鱼妈们提供相会、嬉戏、躲藏、产籽的绝佳环境,适应千岛湖里不同鱼种在不同时节产卵的需要。

  从4个投放区域的情况来看,目前的成果显著,项为民说:“人工鱼巢投入使用后,我们经过观察发现效果很好,刚放进水的鱼巢第二天去看,就已经有鱼卵附着了,创造出了比自然环境优越的产籽环境。明年也将进一步扩大投放范围,覆盖到10个禁渔区域,更好地保护千岛湖的本土鱼类。”

  为了保障这些“产房”的安全,淳安县渔政局成立了专门的管理组织。鱼巢附近的渔政管理组及所在的乡镇,在汛期时负责及时清理垃圾,并随着水位的升降,对人工鱼巢进行调整。为了防止破坏人工鱼巢和非法捕捞行为,渔政等部门还将加强巡查管理。

  渔政部门还将配合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对鱼巢上附着的鱼卵进行采样、计数、DNA检测等研究,为今后人工鱼巢在千岛湖的大范围推广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未来,千岛湖上,高大上的鱼类“人工产房”将更多,吃货们更不用担心了!

  本报首席记者 鲍亚飞

  记者 杨一凡

  通讯员 陈航 李玲

   原标题:千岛湖投放32座高大上“人工产房” 鱼爸鱼妈们可以在此安心育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