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崇高的责任担当、强烈的创新意识,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学理论指导,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坚实步伐。
一、坚信伟大真理,矢志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中叶刚问世时,曾被欧洲旧势力当作“幽灵”加以嘲讽和排斥。但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很快就成为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纲领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为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而努力奋斗。在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有力地指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他一再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并号召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表明: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牢牢围绕主题,谋划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军号,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这样,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线就成为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工作的主题,成为治国理政的重大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他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从这些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四个方面的重要思想: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主线、主题,必须紧紧围绕;二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四是理论创新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在2015年“五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这样一段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这段话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决围绕主题、谋划理论创新的决策和实践,讲得非常深刻、非常明确、非常清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反映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本质内涵和核心精神,突出展现了理论创新的正确决策、科学部署、重大成效和崭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显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金钥匙”,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境界。
三、把握正确方向,开展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为人民解放而诞生,为人民造福而发展,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本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理论创新的开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否则理论创新不仅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反而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近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不断取得丰硕杰出的成果,之所以得到亿万中国人民的支持、拥护和赞成,根本原因就是理论创新关注人民的实践、维护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创造人民的幸福,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理论创新推向新境界,这个新境界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就为新的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工作、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指明了坚定正确的方向。所谓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就是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就是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理论创造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换句话说,只有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去研究问题,去创新理论,去推进中国化,才能有正确的方向,才能有成功的希望,才能有创新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工作中,坚定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宗旨,提出了一系列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光芒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
四、坚持联系实际,深化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的作用,始终保持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了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把握新形势、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实现新任务、完成新使命出发,提出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富有针对性、富有实效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开创了实际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他强调:“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市场作用的新论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推进军队改革实现强军目标等。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深刻地体现着紧密联系实际、围绕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推动实践发展的鲜明特征。
五、坚守思想阵地,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手抓阵地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理论创新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阵地建设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相辅相成,旨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实现这“两个巩固”,一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正面宣传,强化主流思想;二要坚持正确方向,分清大是大非,坚守思想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特别要“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这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攻心”入手,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严重扰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扰乱理论创新工作,扰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如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等西方社会思潮,打着“新思想”“新文化”“新理论”的旗号,在国内一些媒体、一些人的鼓噪下,冲击我们的思想舆论阵地。对此,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理论创新,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舆论引导,加强阵地建设,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强化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创新理论宣传的同时,有理有据地批判揭露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和目的,消除其不良影响,实现“两个巩固”的要求,为理论创新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政治领导,确保理论创新
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创新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只有切实加强领导,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发挥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理论工作实施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抓政治方向。哲学社会科学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二是抓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他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三是抓思想引导。为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到现实、从当前到未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从成就到问题、从经验到教训、从中央到基层,对重大理论和思想问题进行思想引导。四是抓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带头学习和运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全党的理论创新作表率。五是抓学习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既是整顿思想作风,又是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六是抓创新工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把理论创新落到实处。七是抓统筹协调。组织五路大军、开辟四个平台,协调推进理论研究、创新、传播工作。八是抓队伍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施坚强政治领导,确保理论创新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有效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大地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作者:徐光春
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