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 除顽疾——北仑高奏防洪排涝“民生曲

11.01.2016  12:40

 ”

      【本站1月11日讯】北仑作为临江环海的“风水之地”,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然而,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因水而忧的困境。

 

  近年来,北仑坚持把兴水之利、除水之害作为振兴全区经济、构建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五水共治”为契机,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通过大力推进河道整治、碶闸扩建、雨水管网提升改造,以此打通“水利动脉”,疏通“城镇经络”,努力打造城市防洪排涝“升级版”。

 

   防洪工程全线推进,提高城市行洪能力

  近日,记者来到沿山大河(泰山路—算山闸段)整治工程现场,见到数台挖掘机正在清理河岸杂物,一旁的施工人员忙着测量放样,为下一阶段的河道开挖做准备。沿山大河整治工程全长4.43公里,据悉,目前已完成河道开挖3000米,以及1号桥、2号桥和4号桥的施工。

 

  沿山大河是北仑八纵三横骨干排水河道之一,之前由于河道狭窄、淤积严重,造成行洪排涝标准不足、水质较差,河道主要功能弱化。去年,北仑启动沿山大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拓浚驳岸、新建景观绿化,沿山大河的排涝标准将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改变了沿河脏、乱、差的形象面貌。

 

  加快推进防洪水工程建设,打通城市行洪“血管”,是进一步提高北仑城市行洪能力的一大“抓手”。除沿山大河整治工程外,小浃江治理工程、梅山产业集聚区排涝工程、王家洋闸扩建工程、明月大闸新建、郭巨塘维修加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均在抓紧实施中。

 

  记者从区水利局获悉,去年北仑“防洪水”工程共计14个项目,其中“治水强基”工程项目7个,截至去年底,已完成“防洪水”工程投资11亿元,其中“治水强基”工程投资4.15亿元,完成率分别为110%和126%。“这些工程完工后,也将提高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之成为城市的生态‘血管’,营造出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城市行洪的另一“主战场”是碶闸水库的维修加固。去年以来,北仑陆续对三山大闸、浃水大闸、下三山二闸和城湾水库、王家麓水库、瑞岩寺水库等进行了维修加固。除城湾水库完成招标正在开工建设外,其他各项工程已全部完工。监管并重,在大规模新建的同时,做好水库、山塘的维修、管理工作,在春晓白峰试点管养分离,确保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据统计,目前,全区共有水库32座,另有山塘172座,全区水库总库容达4800余万方。

 

  “血管”畅通人健康。在去年防御“灿鸿”、“杜鹃”台风期间,各项防洪设施“大显神威”,有效缓解了北仑防洪排涝的压力。

 

   解开排涝死穴,打通城区排水“经络

  暴雨“倾注”,城市排涝不通,极易造成内涝。在防洪水工程强力推进的同时,去年北仑排涝水工作同样大步迈进。通过积极提升雨水泵站、疏通排水管网、改造易涝老旧小区、雨污分流等举措,解开城市排涝死穴,打通城区排水“任督二脉”,力争城区不“看海”。

 

  辽河路、太河路雨水泵站是北仑两个下穿立交排水泵站,一到下雨天,桥下的排水全靠水泵抽水强排,这也是城区排水系统的“死穴”。这两年,北仑加大对这两个泵站的升级改造,增添大功率的潜水泵,对供电设备进行增容改造,并将它们的积水水位监测装置连接到智慧城管平台和岩东污水厂中央控制室,进行实时监控。

 

  不止是排水泵站,目前北仑中心城区37.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水井、污水井等城市排水设施相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都已接入宁波市智慧城管数据库,通过智慧城管系统进行实时信息化管理,及时处置反馈排水设施问题。

 

  老旧小区地势比较低,排水系统不流畅,是造成逢雨必淹的主要原因。去年,北仑雨污分流再扩展,在2014年30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的基础上,持续加大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力度。去年以来,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包括新碶、大碶、小港等7个片区共30余个老小区实施室外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各项改造工程均已完工。

 

  作为城市排水的“毛细血管”,雨水管网的通畅至关重要。记者从区城管局了解到,去年北仑积极开展对城市雨水管网的清淤改造,管网养护单位每天分6个小组对城区各条道路雨水管网进行清理疏通。截至目前,共清理各类雨污水窖井2万多座,完成管网疏通384公里。雨水管网,养护与建设并举。去年北仑还完成雨水管网建设11.022公里,提标改造管网26.957公里。

 

  打通城市排水“经络”,离不开部门执法合作。去年区城管、水利、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对污水排放、涉河建设等涉水违法行为实行全流域、全过程监管,共清理渔网地笼3000多件,拆除涉水违法建筑21起,520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