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昨在杭举行,2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工美大师捐出38件代表作

24.11.2017  19:15

  昨天下午,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在杭举行。陆光正、徐朝兴、周锦云、高公博、嵇锡贵等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共捐赠38件代表作品。

  今年4月起,浙江启动了省非遗藏品的征集工作,得到了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的积极响应。这38件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浙江地域特色,同时充分体现了传承人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凝聚了传承人的心血和智慧的精品力作。

  而未来,这些作品将会进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大家参观。

  2016年4月,浙江省发改委通过了《关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其中明确了选址在宋城以南的浙江之江文化中心,将集浙江图书馆新馆、浙江博物馆之江新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简称省非遗馆)以及浙江文学馆等“四馆”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综合体。

  为了未来省非遗馆的建设,今年4月,浙江省启动了非遗藏品的征集工作。

  5月,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亲自带队赴青田、龙泉、杭州上城等地开展调研,实地走访倪东方、徐朝兴、刘江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艺术家。

  7月至9月,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非遗专家开展征集工作,行程2800多公里,赴龙泉、青田、东阳、温州、乐清、宁海、宁波、东阳、椒江等12个市、县(市、区),与浙江省内36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希望他们拿出真正能代表自己,也能代表这项技艺特点的作品。

  而正是传承人的无私奉献和文化情怀,一件件凝结着大师心血的作品,汇聚于杭州,展现出传统工艺的大家之作,匠心之美。

  比如嵇锡贵捐赠的两件作品,一件是创作于2011年的釉上粉彩瓷瓶《梨花小鸟》,这是嵇锡贵认为自己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之一。上面的梨花图案,打破了先描线后上色的传统手法。而另一件捐赠作品,是她于2012年创作的越窑青瓷刻花瓶《缠枝牡丹》。越窑青瓷古朴简洁的造型以及如美玉般纯净的特质,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参与此次征集的专家告诉记者,一般都是传承人先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再经由专家组从中挑选,因为有些作品虽然精美,但从技艺传承特点的角度来看,可能未必是最有代表性的。

  这次捐献的作品,很多来自已故老艺人的作品。最早的一件是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的以“萧山花边”制作技艺织造的“5151万缕丝方台毯”。它本是老艺人胡兆康留给徒弟“萧山花边”省级传承人赵锡祥的遗物。还有创作于1998年的青田石雕《香雪海》,是已故工艺美术大师林如奎的作品,也是后辈捐献出来的。这类留给后人和家人的作品,多少有些传家宝的意思。

  当然,也有最新的创作,比如今年完成的宁波骨木镶嵌台屏《穆桂英练兵图》。作者陈明伟告诉记者,在8月开完动员会之后,他就决定要专门为非遗馆创作一件作品,不仅要能展现自己最擅长的手法,还要具备这门手艺应有的特点:“前后花了40多天的时间。

  可以这么说,如今记录在册的这38件作品,是真正能代表这门工艺以及传承人巅峰的代表之作。

  其中有些作品,已经在今年9月杭州召开的第九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亮相过了,而未来,这些作品将会进驻省非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