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标签让电动自行车在事故中屡次免责

28.10.2014  11:20

   浙江在线杭州10月27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丁波)   超速、占道、闯红灯……部分电动自行车主不文明驾驶现象屡见不鲜,让杭州原本负担繁重的道路“堵上添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座城市的交通文明。

  浙江在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往往被认定为全责,而电动自行车却常被免责——即便涉事电动自行车可能存在超标嫌疑。交警给出一个很现实但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机动车有保险,可以从保险公司获赔。

   民生调查①:《限速器限了十年成摆设杭城疯狂电驴超速变“顽疾”》

   等红灯时被电动自行车迎头撞上 机动车却要承担全责

  而说起电动自行车,网络论坛上总会有不少人吐槽,机动车车主说得最多的,还是认为交警总是偏向于电动自行车。很多与电动自行车发生过事故的机动车车主很委屈:电动自行车明明有责任,但很多时候却是机动车负全责。

  杭州的章先生告诉浙江在线记者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10月16日,他开车经过某十字路口,停在斑马线前等红灯,一辆逆行的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转弯,迎头撞向他的车子。骑车人跌倒在地,章先生的车也被刮擦。

  “我看到他过来,怕自己的车窜出去,还下意识踩死了刹车,结果两辆车还是撞上了。最后交警判定我全责,还带这位骑车人去医院做了包括CT在内的全身体检。”章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形,满腹委屈。

  他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当时交警的理由很简单:认定机动车全责可以由保险公司赔偿,但如果认定电动自行车全责,骑车人可能会跟他纠缠很长时间,甚至连修车的钱都要章先生自掏腰包。

  无独有偶,出租车司机韩师傅已经多次“被全责”。他至今记得,三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开车与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醉酒男相撞,对方骨折,还撞断一颗牙。“我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闯黄灯,但对方喝了酒,最后交警判我全责,因为我有保险。”最终,一年半的官司打下来,韩师傅的保险公司赔了近三万元。

  韩师傅说,他的出租车每年都会与电动自行车发生三到四起事故。大部分时候无人受伤,赔点钱私下解决。“赔几百块钱呗,我们赔不起时间,以后躲着点他们。”说起多年的“经验”,韩师傅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电动自行车是否超标取证难  “非机动车”往往成为免责标签

  尽管电动自行车在法律中被定义为“非机动车”,但前提是“各项要求达标”。现实生活中,很多电动自行车存在超重、超速等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也导致一些原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屡次发生。

  杭州交警支队事故对策处的徐子岗告诉浙江在线记者,超速、超重等超标的电动自行车确实属于机动车的范畴。认定事故责任时,如果是达标的电动自行车,就套用非机动车的事故责任标准,如果是超标的,则应承担机动车的责任。

  然而在交警的简易程序里,判定电动自行车是否超标并不具备操作性,电动自行车一般被划分为非机动车,在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往往认定机动车全责。

  浙江在线记者采访了杭州交警支队武林中队的程杭王子,在他的辖区内,80%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而涉及到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90%有人员受伤。他也提到,机动车有交强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一般小事故涉及的赔偿金额都在交强险理赔范围内。

  “我们交警到达现场后,会对情况有一个预判。如果情况比较轻的,事故责任也比较明确,就按照交通事故的简易程序处理掉了。”程警官说,走简易程序的话,车辆不做鉴定,事故责任明确,在双方当事人无争议并且同意私了的情况下,由双方自主商量赔偿事宜,交警录音录像并出具简易程序的事故认定书。

  如果是小型事故,不涉及车辆鉴定,交警是很难判断电动自行车是否超标。“车速、重量等都不是简单能看出来的。如果要拿出严密的依据,则必须依据科学鉴定。”程杭王子说,正因如此,在小型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一般都按照非机动车来认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