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耀州:依托资源“再生”特色文化

08.09.2016  17:41

  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槐新巷4号的于右任纪念馆,是铜川唯一一座集纪念于右任先生耀州之行、展出大师生平巨作、传播耀州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古宅。日前,记者到此采访时发现,除常规展览外,这里已经成为各年龄段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理想场所之一。早在金代就定名“耀州”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改称耀县的这座历史文化之城,近年来,在“文化兴耀”战略的指引下,一条依托自身厚重人文资源,赓续文化传统、对接当代需求的文化“再生”之路正在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的耀州区铺开。

  耀州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故里,有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是柳范书画艺术之乡。近年来,笔墨之香不仅仅是耀州书画爱好者闲暇时的习惯性追求,也正在成为耀州的文化品牌。耀州区开展了柳体书法进课堂活动,44所中小学校2.3万名学生,每周开设书法课,把书画教学作为全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年举办多层级的柳范书画大赛,全区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书法研习班,营造研习书画的浓厚氛围。今年4月,包括笔会、座谈会等在内的“中国梦·丝路情”两岸四地柳范书画活动举办,从不同角度对柳公权书法、范宽绘画艺术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挖掘、开发柳公权范宽文化资源,弘扬书画遗产,推进耀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使更多的海内外人士了解耀州、关注耀州。

  “耀州坐拥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面临加速发展的宝贵时代机遇,要保持对丰厚文化遗产怀有敬畏之心,对传承耀州历史文化负起担当之责,激活沉淀千年的优势,走出具有耀州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铜川市耀州区委书记杨宏伟表示,针对耀州过去多年文化特色不彰,深厚的文化因缺乏必要的载体和展现形式,长期隐秘于市井街巷而难于显现的实际情况,必须采用“针灸活穴”的方式,形成特色功能与文化节点,以点带面激发文化耀州的整体活力。

  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耀州大力发展城市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在保护原有古民居风貌的基础上,修复了一批古民居、古街道和古牌楼,通过错位发展、文旅联姻,传承传统文化。以位于耀州区城隍庙巷36号的老舍纪念馆为例,该馆以老舍先生两次来耀为引线,又融入耀州美食、非遗面塑等特色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使人们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耀州古宅的民俗风情。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名誉会长、省委原秘书长王改民表示,参观名人故居,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行。耀州有许多历史名人和慕名而来的历史名人,他们都是历史风云人物,都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创造者、继承者、发展者。这些年来耀州在这方面做的就是传承传统文化。

  在耀州主政者看来,一个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其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与风格。推进耀州文化建设特色化,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注重因地制宜,以特色取胜,以特色赢人。对此,除对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外,当代文化、文明成果同样具有开拓的价值。

  走进董家河镇王家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制作精美、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长廊和光荣榜,另一侧的群众文化广场健身设施齐全,村中心社区、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农民诗社等环境优雅、各具特色,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今非昔比。王家砭村是一个以精神文明闻名全国的村子,已经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它因2013年12月17日全村上下不顾严寒为内蒙古客商义务捡拾散落于高速公路上的橘子而闻名,更因古道热肠及文化氛围的浓郁而持续引发关注。“我们每个月自发组织一次诗会活动,固定日期,风雨无阻,就最近王家砭村发生的事情来写。”王家砭村党支部书记王科介绍,只要能写,就可以参加。作品被使用,就支付稿费。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文化与道德的双重评选,让普通村民身上散发出优雅。

  同样,位于石柱镇的马咀村,借助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让原本外人眼中的“烂杆村”彻底变了样。该村不仅有哥特式、巴洛克式建筑,还举办过国际涂鸦大赛,成为远近闻名的涂鸦村,新潮元素让人眼前一亮。如今,每个周末接待游客都在2万人左右。

  “全区各个文化站建设有共性,更有特色。比如,李家河镇地处耀瓷文化的中心地带,该镇就以耀瓷文化为主题建设文化站;孙塬村是药王孙思邈故里,该村文化站就以弘扬和发展药王养生文化为主题着力建设。”耀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委副书记高啸军表示,依托各自特色资源,让文化活起来、亲切起来,正在让“文化兴耀”的步伐灵动而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