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阅读境界 促进教师核心素养发展

29.10.2019  03:20

教师阅读量不足、阅读力不高、阅读境界低下,不但妨碍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更难以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和人格培养。通过向“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全国校长教师教育互助联盟”等10余个微信群发放电子调查表,笔者对教师的阅读时间、阅读材料、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目的等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涉及从小学到高中共计13个学科的教师,回收有效问卷489份,得到以下调查结果。

  第一,教师阅读的时间量不足,暑假尚可,平时的阅读时间量甚至达不到全民平均数值。调查显示,受访教师中每天阅读时间低于30分钟的,平时占40.8%,暑假期间占13.9%;超过1小时的,平时占30.32%,暑假占48%。而2018年发布的“第十五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低于30分钟的占20%,超过1小时的占33%。

  第二,教师纸媒阅读量远低于电子媒体阅读量。在阅读媒介调查中,选择“纸媒与电子媒体比例相当”的占13.7%,选择“以电子媒体为主”的占62.58%,选择“以纸媒为主”的占23.72%。

  第三,教师平时阅读偏向于教辅材料,疏远教育教学理论书刊,假期情况相对稍好。在“每天阅读教学参考材料(含试卷)时长”的选项中,低于30分钟的,平时占28.43%,暑假占64.42%;超过1小时的,平时占28.02%,暑假占9.61%。在“每天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的时长”的选项中,低于30分钟的,平时占62.17%,暑假占58.49%;超过1小时的,平时占6.95%,暑假占10.63%。

  第四,教师的阅读目的趋向实用化,以眼前是否可用作为阅读的追求。在“关于阅读目的的调查”(多项选择题)中,将“备(上)好课”以及“解决生活与工作的问题”作为阅读目的的分别占72.19%和39.67%;为“缓解心理(包括工作、生活)压力”而阅读的占54.8%;为“获得感官享受与特殊体验”和“消遣打发时间”而阅读的分别占31.7%和25.15%;认同“提高政治思想修养”的占16.97%。

  在教师阅读时间量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教师的“阅读境界”并没有体现出这个职业应有的高度。所谓“阅读境界”,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程度,包含阅读材质(载体)、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等多个维度。

  在阅读材质上,教师偏爱电子媒体。虽然在自媒体时代,电子阅读将越来越强势,但是我们也知道,以网络传播为主要渠道的电子作品普遍缺乏严格的审查,其质量远低于经过严格审查而出版发表的纸媒。同时,电子化读物往往以图片和视频为主,文字却边缘化为辅助手段。因此,所谓“电子阅读”也就越来越浅显化,甚至出现只听不阅、只观不读的现象。阅读中的深度思考不见了,文字表达消失了。阅读载体的电子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阅读内容上的快餐化和阅读目的上的功利性。实用化、娱乐化和低俗化的阅读,令教师的课堂发展力、教学想象力、教育反思力逐步被便捷的电子化阅读与海量资料所吞噬。而缺乏阅读素养的教师,是很难真正接受课改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

  那么,为什么教师阅读会存在上述问题呢?绝大多数受访者将矛头对准了“时间的碎片化”。他们表示,零碎的时间更适合于在手机上阅读那些不需要整体思考、辩证思维的娱乐性、消遣性作品。因此,引导教师科学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阅读境界,提高阅读效率,成为促进教师核心素养发展、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关键。

  一是开展回归纸媒化阅读活动。相较电子媒体,纸媒在效用上更胜一筹,而且纸媒能带给读者更多的仪式感。对于文字的敬仰、对于纸张的崇敬、对于书报的崇拜,是纸媒阅读才能带给读者的心理感受。可以说,在纸媒营造的心理环境与空间环境中才能完成精细的、深度的文本阅读。面对教师不愿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纸媒,有的学校通过组织纸媒阅读活动进行引导,使教师阅读由被动走向自觉,由应付走向习惯。例如,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通过“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及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开展纸媒阅读专项活动,中心每年还向一线教师免费提供数千册专业书刊,同时开展教师读书征文有奖活动。这类活动在引领教师回归纸媒阅读的时候,也帮助教师整合碎片化时间的阅读,有效提升专业素养。

  二是促进微阅读与微写作联动。将微阅读与微写作结合起来,加强两者的联动,让教师能够看到甚至享受到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成果,是促进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境界阅读的有效方法。南京市教研室教科研管理中心主任徐志伟老师告诉我们,他们在一些学校尝试教师微阅读与微写作协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例如,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家港市梁丰小学陈惠芳校长,就是利用平时碎片化的时间读一点,写一点,读写结合,不断深化,专业素养逐步提升,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学风格,整理出版了数本专著,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领军人物之一。

  三是开展主题化阅读活动。主题化阅读可使教师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更容易将零碎的阅读感受聚焦到重要的话题上。目前,已有多所学校致力于教师主题化阅读,从而帮助教师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作为教师必做的阅读任务。浙江省舟山中学校长方军介绍该校今年为整合教师碎片化时间而举办的主题化阅读:“在阅读时段上,开学初安排校本研修主题,期中安排教科研主题,期末安排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在阅读内容上,分别安排教育心理通识阅读主题,课改考改政策研读主题,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精读主题;在阅读主体上,分别安排名师工作室主题阅读,青年教师教改创新主题阅读,中老年教师扬长补短主题阅读;在阅读途径上,分别安排沙龙式主题阅读、工作坊主题阅读、攻关式主题阅读……”当然,主题化阅读不能替代教师的个性化阅读,用体育比赛来打比方:主题化阅读是必选动作,体现阅读的深度与精度;个性化阅读是自选动作,体现阅读的广度与速度。两种阅读各有效用,缺一不可。

  四是提高教师评价中阅读的比重。教师评价是教师学习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时间碎片化时代,教师为什么不愿读书,为什么不愿读高层次高境界的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教师评价中老师们似乎感受不到阅读的存在。通过在教师评价中提高阅读比重,能够将读与不读、积极阅读与消极阅读、高境界阅读与低境界阅读的教师较好地区分出来,以奖勤罚懒,促使教师发展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由此倒逼教师将碎片化阅读序列化、系统化、精细化,从而形成高境界、高效率的阅读,拓展知识与精神的视界,获得素养的提升与专业的发展。

 

  (作者:蔡伟 黄瑞芳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